将夜重新定义品质大剧 书粉们喜欢用"庶民的成长"形容
"共情"成就《将夜》的好故事
正如前文所说,好故事是IP改编成功的决定因素,而塑造出鲜明立体、不千篇一律的人物,刻画生动丰满、有层次有细节的情感,才能成为打动观众好故事。
绝对另类的男女主角,是《将夜》给观众的最大观感。男主角宁缺并非出身豪门的天选之人。反其道而行之,他是一个被老天抛弃、有着"极强求生欲"的人。这位来自边塞的"梳碧湖砍柴人",身负家族灭门的血海深仇,不得不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苟活,冷傲、锋利、机警是这个底层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对旁人自私冷血,对身边人却又极度护短,宁缺对女主角桑桑就直言"桑桑不是我的命门,是我的命"。
女主角桑桑更不是万人瞩目、仙气飘飘的女神,她从死人堆中被宁缺捡到,是黑、瘦、矮的婢女,丝毫没有半点女主角的气场。混迹贫瘠之地的生活经历,还让她小气又抠门,只知烧菜做饭,"柴火气息"扑鼻,与高来高去的其他玄幻剧拉开了距离,可谓"用人间烟火的热战胜帝王神仙的冷"。
男主与女主有与年纪相符的少年心性,也有独特生存模式下的隐忍与成熟。更关键的是,描述"庶民的成长"的《将夜》,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这些小人物拥有相当的矛盾性:他们为钱财奔波,正如宁缺为了500两银子和朝二哥在春风亭生死与共;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气,如宁缺对渭城守将老马的亦兄亦子的别样情愫。逐利又重义,带有瑕疵的主角也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形成情感共鸣。
可以说,共情是影视欣赏的基础,也应该成为创作的准则,《将夜》无疑领会了其中精髓,用成长伴随式的追剧模式,重新塑造市场对IP改编作品的信心。
当然,自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走出的《将夜》,还有阅文的平台赋能。针对《将夜》这一项目,在阅文"IP全链服务"下,综合运用IP增值和平台赋能方法论,通过多角度前期预热、多平台联合造势、多形式线下活动宣传等,帮助实现了从书粉到剧粉的引流,促进IP在影文联动中持续增值。
经过前期的大浪淘沙,IP改编市场正在走向愈发精品化、多元化以及可持续化制作。作为引领行业的IP培育平台,随着"IP共营合伙人制度"进入下半场。而在未来,对《将夜》进行匠心制作和耐心培育的阅文集团,也将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优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