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苍穹》遭吐槽 “打怪升级”变成了武侠风
困境
网文太夸张不容易“落地”
事实上,除了最近的《斗破苍穹》和《武动乾坤》,前一阵刚播完的《扶摇》,也是因为改编得不好受到无数书粉的差评。玄幻网文在改编上容易“吃力不讨好”,已经成为行业内共识。与原著差距大、主演年纪与角色不符、特效与宣传相差甚远、故事世界观被篡改、玄幻与武侠混搭等,这些都是观众吐槽的重点。正如媒体人王畅悦所说,原著粉一方面保持着永无止境的热爱与耐心,另一方面贡献着不间断的吐槽与谩骂,诸多原著粉甚至闻“IP改编”而色变,总是先入为主地把“毁原著”三个字刻在作品额头。
玄幻类网文的架构往往脑洞大开,过于超越现实。从世界观架构来看,《择天记》中的人、妖、魔三族鼎立,《醉玲珑》中的人、巫二族相互牵制与对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有四海八荒,《扶摇》里有五洲大陆;从角色人设来看,《花千骨》中花千骨的血脉可以毁灭世间万物,《择天记》中陈长生血脉中的星辰之力可以拯救万物苍生,《扶摇》中的扶摇被封印,每个故事中的主角都自带光环,随即开启了与众不同的人生路径。
不过,网络作家写玄幻网文,可以尽情嗨,可以放飞想象,但影视改编需要将其约束在正常的人生和社会逻辑之下,如果不加以灵活创新,则很容易让作品陷入“跟原著不符”的批评声中。此外,对于电视剧编剧来说,网文往往行文随性、信息单调,几大本也凑不够一部电视剧的情节量,需要补写和续写。
在谈到《斗破苍穹》改编的时候,主创团队透露,要将原著的“打怪升级”进行影视化呈现,在遵循艺术创作和戏剧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要从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方向来思考和创作。编剧张挺直言,为了让更多人产生共鸣,编剧对场景及人物进行了影视创作所需要的融合和删改。比如,让萧炎保持义气,舍去戾气,在纳戒中体验师徒情,入迦南学院初遇友情,但这些情节改编并不讨好,结果在该剧开播后成为不少书迷集中吐槽的焦点。
出路
剧情与诚意特效缺一不可
在今年已经播出的玄幻剧中,率先赢得口碑的是刚在江苏卫视收官不久的《香蜜沉沉烬如霜》,收视率居高不下,令人感到有些意外。跟其他玄幻剧相比,该剧的原著小说并不是太火,而且故事情节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似。但这部剧对原著高度还原,而且特效方面也很有诚意,细节上大开脑洞,加入“葡萄精”“胡萝卜精”等新鲜元素,都给作品加分不少。
对于不少观众来说,去年播出的玄幻剧《九州·海上牧云记》成色不错。九州系列的世界观宏大,不同地域、不同部族间的风俗、服饰、配乐、礼仪各具特色,该剧取景覆盖了新疆、南京、日本、北京等多地,全剧组转场多达13次,行程两万公里,剧中兵器超12000件,服装达10500件,从筹备到杀青历时两年,于细节处着实做足了功夫。而该剧的几位主演黄轩、周一围、窦骁的演技也基本在线。
然而,对于改编者来说,呈现原著到什么程度,非常考验编剧功力。在《斗破苍穹》小说里,作者花了很重的笔墨描绘斗气的世界,这也是原著的魅力之一,但剧版出于剧集长度的考虑,直接简化了90%的故事背景。而《九州·海上牧云记》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长达75集的电视剧,只演到了20万字小说的一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对剧情推动关系不大的仪式展示和回忆上,虽然徒有精美的外表,但是没能讲好一个故事。正因拖沓的节奏,这部原本定档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首先在视频网站播出。如何在原著故事和影视呈现之间取得平衡,才是拍好玄幻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