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身》并不是一部谍战剧 而是有关小人物的爱情戏
质疑:节奏拖沓?
回应:定位并非谍战实为年代情感剧
北京晨报:故事里有人物原型和事件原型吗?创作灵感来源于什么?
答:故事其实并没有原型,我是上海人,所以说所谓的故事原型其实是听到以前我爷爷奶奶那一辈聊起1949年前后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一些事情,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可能是一个创作灵感的启发,再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最终创造出了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北京晨报:你之前曾说这次主要想写小人物的爱情,所以不能以谍战剧的审美标准来看,如何理解?
答:对,因为这个剧其实从创作的起点开始就不是一个所谓的烧脑谍战。因为这个剧的两个主人公都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工,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们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秘密工作,或者说是突发的事件。这个戏本身想写的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在面对爱情、面对亲情、面对家庭的压力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相知相遇相爱的这么一段历程,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谍战剧,只是剧中的一个元素吧。
北京晨报:之所以如此定位,是不是觉得传统谍战剧可以开拓的空间不多了?
答:我从一开始定位为年代情感剧,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谍战戏的拓展空间不多了,我是觉得每一个类型它永远可以写出新的样子。因为这个戏的出发点不是按照谍战戏出发的,所以我没有考虑过怎么样拓展谍战戏的空间的过程,这个没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我一开始想写的就是普通人,说白了就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在1949年这个年份里,他们相遇,因为他们偶然的相遇,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其实我最希望的是让观众看到这两个年轻人这么样一段爱情。
北京晨报:“菜鸟特工”的部分有观众觉得节奏稍微慢,您怎么看?
答:如果观众期待看一个谍战戏的话,的确会觉得菜鸟特工谍战的部分内容少。所谓节奏慢是这条谍战的线不是从头到尾一直贯穿着,而是随时会被他们面临的家庭问题、兄弟姐妹之间的问题所打断。这个真的是很抱歉,因为我们一开始想写的是两个普通人,并不是专注于谍战这一部分。
北京晨报:业界之前对《脱身》的期待都很高,加上又是陈坤多年后回归荧屏的新作,但目前好像口碑和反响都没预想的“爆”。您对此是怎么看?还是说这部剧比较慢热?
答:对,现在的口碑的确没有爆。还是那句话,因为电视剧跟网剧不太一样,网剧对观众的指向性很明确,很多喜欢这个类型的观众就会去追,而电视剧是面对所有的观众,打开电视就可以看。我还是觉得一部戏会有一部戏剧的命运,一部戏也会找到喜欢它的观众。如果口碑爆,当然作为创作者我会很开心。如果说口碑没有爆,我觉得随着这个戏慢慢播完,我相信观众会对它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评判。(记者 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