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刘奕君再演反面人物 身上负有家国情仇
对反派角色的演绎,有更大的发挥和创作空间
一路走来,无论是谢玉还是王天风,刘奕君似乎在对反派角色的演绎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对他来说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判一个人,反派角色“因为没有了道德的尺度、标杆,反而有了一些反常规的行为和思想能呈现出来,有比较真实的东西。”而这些也让他有了更大的发挥和思考空间来创作角色。
为了将角色演出对的感觉,刘奕君会想尽办法去体味剧本假定的剧情和人物关系,“我一定要真正的去琢磨,去体验这种喜怒哀乐,然后才能去表演。”而这样会产生的结果就是容易受到角色影响,“你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一定是在这个状态里面,而特别痛苦的就是你还要保护这种不好的需要被批判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对一个演员来说,这就是伤神伤命的事情。”
完成创作之后,刘奕君还要再用各种方法来摆脱角色的影响,“所以我现在比较喜欢安静的事情,一切能让我安静下来、心情平复的东西我都喜欢。比如说有的时候听听音乐啊,喝喝茶啊,哪怕发呆看看天空啊,它都是舒缓心理的一个好手段,还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出去去散步,都是非常好的减压的一个方式。”
曾经毫无意义的等待,也许是最有意义的坚守
今年以来,刘奕君作品一部接着一部,《远大前程》、《誓言》,接着是《扶摇》,忙碌的日程非但没有让刘奕君感到劳累,反而乐在其中,“工作就是休息,休息也是工作,要调节好,就是劳逸结合。因为有好的剧本确实很难碰到,更何况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有一定的工作时间,自己稍微调剂一点,保证体力去拍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碰到好的戏就要拍。”
在走红之前的蛰伏岁月里,刘奕君曾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与磨练,“人生的每一天都不是虚度的,如果你认真的话,之前的等待就是为了今天更好地去演绎你的角色,我曾经说过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等待,也许是最有意义的坚守。一个角色的完成一定是点点滴滴的,通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去琢磨,和对手演员和导演、摄影机配合,让你这个人物慢慢丰满起来,然后慢慢有了呼吸,慢慢有了神态,慢慢有了灵魂,这都是靠你的生活阅历还有你对这个剧本的理解,一点一滴的释放到这个角色里,让它逐渐强大起来,变成你们说的那个大BOSS。”
出道以后的刘奕君做过导演、监制,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他心中还是认为演员才是最适合他的。表演,能带给他快乐和满足感、幸福感,“从角色身上有的时候能体味到更深刻人的意义和价值。”
回望过去,刘奕君非常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做演员,“如果要是当时为生活所迫或者说是觉得怨天尤人,然后选择了别的行当的话,也许今天就没有我演的齐震了,对吧?”(张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