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收视迅速突破20亿 “四大突围点”助攻双网夺冠
《如果,爱》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不仅屡夺卫视黄金档收视冠军,网播量也在短短几天内迅速突破20亿。6月13日,该剧全国网收视率更是再创新高,CSM全国收视率1.42、份额5.74%,CSM52城收视率0.94,份额3.74%,同时段双网收视第一。张柏芝、吴建豪的加入使其自带光环,但能够在激烈的现实题材大市场中突出重围,《如果,爱》凭什么能够“喜提”高收视和好口碑?
一、市场突围 摒弃“悬浮式”伪现实
2018年,古装IP褪去热潮,现实题材大剧强势回归,医学题材、留学生题材、都市情感题材争相涌现,现实剧市场空前火爆。同时,观众对于现实题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果,爱》也借助现实题材的春风大放异彩,“喜提”高收视、好口碑。
《如果,爱》能够俘获各个年龄层的“芳心”,必然不是一部披着“现实题材外衣”的“伪现实”之作。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摒弃了超越现实、盲目迎合观众、超脱生活的“悬浮”式弊端,通过真实再现“万家”一家人的生活,反映社会话题,呈现时代动向。同时,它也在众多现实题材大剧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关注女性寻找自我,探讨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具有别具一格的吸引力。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推出一部作品并不难,但能够在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却很难,想要成为类型作品的新标杆,独特性要比共性更重要。《如果,爱》正是瞄准市场中的女性题材市场,通过展示万嘉玲、郑晴天、万嘉妮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探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成长。
二、人物突围 诠释新时代成长
《如果,爱》的成功绝不仅仅依靠精准的市场定位,还在于它的“共情性”——故事接地气,人物有“人气”。《如果,爱》拒绝人物脸谱化,每个角色都有成长,但对于爱,他们却又有不同层次的感悟。宋乔植并非传统富二代的完美人设,他能力超群、气场全开,在工作上屡屡得到上级认可,但是当他做回儿子、老公这一角色时,却对复杂的婆媳关系束手无策,对亲人爱在心口难开。万嘉玲思想前卫、独立自强,却因为爱而陷入愧疚中难以自拔。这样的“非完美”人设令人物更具真实性,故事更具层次感。
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导向与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如果,爱》中的人物性格不凭空捏造,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万嘉玲离开宋家,因为她从小思想独立、行事果断;宋乔植不会正确表达爱意,是因为他从小缺少爱与关注;万嘉妮恐惧婚姻,很大一部分受哥哥、姐姐婚姻失败的影响。
此外,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令剧中人物更具饱满度、真实性。剧中,万嘉玲得知乔植的病情后,悲痛欲绝,痛哭中饱含对乔植的心疼、对自我的责备、对陆阳的愧疚,情绪表达的多层次让人物更立体、丰满。生动有趣的叙述、鲜明精确的人物性格刻画,使得剧中人物的转变既具生活质感,又具对女性二次成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