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剧评:这个屈原有点“嫩” 第79集屈原才有胡须

光明日报   2017-05-26 10:53

­  《思美人》中的屈原不仅造型嫩,出场年纪嫩,剧中的行动也处处显“嫩”。而后一方面的“嫩”,嫩得更有依据,也更有味道。在《史记》里,司马迁将相距百多年的屈原与贾谊合传来写,赞美的是他们共同的不世之才与不羁之志。《楚辞》和《新书》,虽然一部是诗赋,一部是政论,但都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屈原和贾谊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朝局中,之所以遭际不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面对明哲保身和现实功利的盘算,他们不圆滑、不老到,确实很“嫩”。而这种“嫩”确实与每个人的青春时代有交集,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的青年。同时,自战国至秦汉,也是华夏文明阶段向汉文明阶段过渡的时期,是中华文明从青春期进入成熟期的转换阶段,可以说在屈原和贾谊身上,还濡染着华夏文明阶段的勃勃生气与光辉。诚如在本剧中,时常出现少年时代的屈原与中老年屈原的对话场景,其中充满了期待与鞭策。在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是国之要务的今天,民族文化中的理想成分如何继承,青春岁月如何避免早衰速老,确实需要思考。《思美人》写出了屈原这个理性主义者的奋斗历程,他的“嫩”是有超越时代的价值的。

­  《思美人》用马可演绎16岁以来的屈原故事,其中诚然汇集着今天电视剧创作领域的市场考量,比如“颜值”“宫斗”“卧底”“身世之谜”等手法,也存在着樗里疾使用双锤作战、仓云还得考取功名、君子兰过早出现等“穿帮”“穿越”的瑕疵,乃至历史事件的不精准,但它以屈原这个非王非帝的诗人形象来讲史的视角是有新意的。

­  《思美人》的最大不足,我以为是在维护楚国上。如果说,本剧中屈原的形象虽有创新,但未走太远的话,那楚怀王形象的颠覆性色彩就太浓了。其所彰显出的敦厚品性,连张仪派来的卧底月吟都被感化得死心塌地了。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诠释是一回事,对历史人物系统地重新诠释是另一回事。在《思美人》中,诸如将秦武王举鼎绝脉而死设计为昭襄王所害,这样的处理还不止一处。从这样的想象里,可以清晰地看见作品所用尊楚贬秦抑齐的“地方保护主义”笔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