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豆瓣高分收视率却不佳 现象背后原因解析
的确,从品质上说,《白鹿原》刷新了近年精品国产剧的标准。得益于原著庞大的体量,改编后的电视剧丝毫没有拖沓注水之处,甚至有些删繁就简的妙笔。而从磅礴大气的平原风光,到清末农村妇女的小脚、族长与官员之间的礼仪,剧中大小场景的处理都很仔细。就连戏里演员吃油泼面的画面,都被陕西当地观众夸奖“地道”。至于剧中实力派演员的表现更是不必说,除了张嘉译、何冰、秦海璐等主角外,连村头的傻子“二豆”,都迅速成为焦点,网友纷纷询问,“傻子二豆是本色出演吗?”
但与此同时,对主流的电视观众而言,《白鹿原》既非插科打诨的农村轻喜剧,也没有一般年代戏常见的强烈冲突、狗血元素,其娱乐性大打折扣。剧中暗色调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的黄土与农田,以及厚重的时代感乃至于对乡土士绅文化的表达,都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让很多人对《白鹿原》敬而远之。
对此,编剧申捷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一部作品有其独特的生命,至少目前网络上的多种评论,让他相信观众始终存在。他希望观众能把《白鹿原》当成一面镜子,找到自己的内心,“历史与现实观照,族人突然致富后的茫然与放纵,这不正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困境吗?族人的遭遇与抉择,能否给现代人一些启示?”
[回应] 改编考虑电视剧特性
即便是斩获高口碑之后,《白鹿原》 在观众间依然难逃争议,更有观点认为,电视剧少了原著里的魔幻色彩,甚至像是用书中的人物与名字,写了一个新故事。
对于争议的声音,编剧申捷认为,电视剧是一个综合体,除了原著、编剧、剧组等各个部分,观众的认可、分析甚至指责才成全整个作品,“我还嫌指责、争论、激辩不够多,《白鹿原》 展现的就是充满矛盾、思辩的事件和人,还有那个裂变加快的时代。”
对于一些具体的改编细节,申捷也做出了解答。比如,电视剧简化了白嘉轩六丧六娶的经历,改变了第七任妻子仙草的出身,“小说的开篇原本就不是现实主义,六个老婆怎么死的,那是文学特性。电视剧是大众传媒艺术,要考虑观众的观感。要塑造有个性的能在荧屏上立起来的人物。仙草,她在这个原上是白嘉轩的救命草。白嘉轩换的那块地,是仙草暖的,下面是水脉,她能暖那地,就能暖白嘉轩一辈子——我考虑的是神奇、魔幻与人物的结合,这也是基于对中国电视剧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