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豆瓣评分9.3好在哪里 一集一地拍摄前期多素材
传递A面,并不代表忘记了B面
《航拍中国》第一季的惊艳呈现,技术和设备功不可没。在新疆,为了拍到“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的全貌,团队使用AS350B3e直升机,外号“小松鼠”,于海拔6000多米进行高空拍摄,挑战极限。
《航拍中国》第一季动用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载人机和无人机配备着最高端的摄影设备,各司其职。载人机包揽高空探索,无人机则灵活潜入一些妙趣横生的高度。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槟榔谷,无人机盯上了“爬树比猴快的”黎族阿哥,阿哥抱着十几米高的槟榔树蹭蹭上升,无人机也以相同速度追随一侧;在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石库门,无人机压低了脑袋,悄然穿巷而过,活脱脱一个窥探市井奥秘的孩童。
等闯进秦岭,到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无人机拍到全球现存唯一一只棕色大熊猫“七仔”——是的,大熊猫想拍彩照的愿望总算实现了。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是《航拍中国》的显著特色。团队策划时就很明白,从宏观层面上,一定是自然决定了人文,地理地貌基本决定了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和自然相处的方式。这般考虑投射到了影像呈现中,例如水路通达且临海,让上海成为一个时代的选择;山多平地少,诞生了江西靠山吃饭的采药人。
余乐常说一句话,从空中看中国,看得特别清楚,有A面,有B面。而《航拍中国》主要想呈现中国的A面,即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当我们传递A面的时候,并不代表忘记了这个国家、世界还有B面。我们是用美去感化每一个人,让大家体验到美,便一定会珍惜,不忍心破坏它。”
遇到值得提醒今人记住和反思的内容,余乐他们毫不犹豫剪进片子。当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林海出现,解说词会点出这一片实为再生林。原始森林受到人为砍伐和火灾破坏,大部分消失了。这样伤痛的记忆与警醒世人的案例,他们认为非常有价值,让片子不失社会功能。
在余乐的眼中,社会功能,以极其自然的状态隐藏于纪录片之中,无需说教与呼吁。“这个片子传递的价值很统一,也很单一,就是传达一种简单的美,呼唤观众心中最原始的真善美。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我追求的。”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