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民的名义》如何成为“现象级”电视剧

光明日报   2017-04-10 11:53

­  《人民的名义》设计了3条线索,一条是检察官侯亮平的办案线索,把上层官场与基层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群体贯通;第二条是政治生态、官场生态的清理重塑,沙瑞金到汉东省任省委书记,之后着手清理、重塑汉东省政治生态;第三条是以郑西坡为代表的包括获得陈岩石等老同志支持的下岗工人,生活在汉东官商勾结、腐败高发的环境下,他们的生存、挣扎与反抗。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正风反腐的决心和行动,成效明显、世界瞩目,这是我们拍这部戏的原动力。”李路介绍,2015年开始筹备,进行剧本创作,2016年大年初三开机,拍摄113天,剪辑3个多月,“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

­  “《人民的名义》情节紧凑,每一集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一定会好看,这个是我们相信的。”李路表示。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照

­  2.“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反腐深入人心,真正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响应”

­  在周梅森看来,《人民的名义》成为“现象级”的影视作品,同样“非常意外”。

­  “没有任何营销,此剧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反腐深入人心,真正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响应。”周梅森说,“从官方到民间,从创作者到主管部门,共同找到了最大公约数,这非常难得。”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贵州省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
  • 郑州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国民党新北党部遭搜索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