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陆毅被指演技“显稚嫩”:我觉得我有一种使命感
敬业书记:翻看各种领导的开会视频找感觉
《人民的名义》被誉为是中国目前为止尺度最大的反腐片,这部剧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光大家熟悉的就有40多人,单独拎出来每一个都能够挑大梁,但是在《人民的名义》里所有人都不计较戏份多少,所有人都友情价参与,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角色中。
“其实当时接这个戏的时候也是挺忐忑的,因为要出演一个市的市委书记。咱们没见过这个人啊,以前的市委书记、市长什么的我认识他,人家不认识我。你想官员其实是很难的,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开会,剩下就回家,非常枯燥,戏点好像都不在你身上。那么怎么能够把他演的稍微的活一些,丰满一些呢?其实我们在底下下了很多的功夫。”
虽然已经是“老戏骨”,已经演了很多年戏,成功塑造过大大小小很多角色,但是这一次为了达康书记,吴刚还是狠狠下了一番功夫。“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很多的各级领导,他们开新闻发布会的视频,我一个一个地看。可能人家一举手一投足的瞬间,对我都会有所帮助,我都把他们记在心里,这样可能在拍戏当中能有所用。市长、市委书记这些领导我以前也不认识啊,那么怎么能够在电视剧里面塑造出这样的人物,而且像这样的人物呢。你想他百分之八十在开会,还有百分之二十回家,那就整个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他的冲动点亮点都很少。那么怎么能够在这戏里边把这些亮点让观众看到?能看到在开会当中还有点看头,其实是挺苦恼的事儿。”
戏痴书记:戏服不脱,到了片场剧本不离手
《人民的名义》是吴刚和导演李路的第一次合作,两个人一见如故,彼此信任。李路导演给了吴刚绝对的信任和支持,甚至说剧里的角色随便他挑,吴刚也用“戏痴”一般的热情交给了导演最完美的功课。
看《人民的名义》,有观众吐槽剧中有些台词实在是太冠冕堂皇了,简直不像是普通人平时会说的人话。吴刚说,他在拿到剧本的时候也会觉得太多官场的话了,心里面就起了疙瘩,觉得我们普通人平常都不这么说话。“跟导演、跟梅森老师沟通,这些话能不能调整,但是梅森老师和导演为了这部戏都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体验生活了大半年,在官场有些话就是得这么说,这就是人家的规矩,我们只是接触不到那些场面而已。知道这个情况后,那我们就只能按规矩办事,尽量把这些台词捋顺,生活化地说出来。”因为《人民的名义》尺度太大,吴刚说在开播前导演和周梅森老师都扛住了巨大的压力,而作为演员演这样的戏也是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但是大家还是聚在了一起,还是很认真地完成了这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