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部新剧立项 10年后反腐剧回暖尺度升级

长江日报   2017-03-22 10:34

­  但随着反腐剧的热播,一些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也开始泛滥荧屏。2004年4月,监管部门一纸文书,先后对反腐剧和涉案剧进行整顿。从此,这两大题材退出黄金档,反腐剧更是进入长达十年的“冬眠期”。2006年由陆天明编剧、郭靖宇导演的《高纬度战栗》,差不多是最后一部带有“反腐”标签、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

­  回暖后投资阵容尺度均升级

­  如今,停滞了十年之久的反腐剧,在中纪委和最高检推动下重启。2015年年初,文艺界响应号召创作反腐文艺作品,书写十八大后中国反腐成果,“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5年6月,中纪委宣传部专门到国家出版广电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调研并举行座谈会。中纪委宣传部调研组留下“作业”,希望最高检影视中心加强反腐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生产。广电总局同样也领到“任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就曾透露,“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不能一写反腐就写成案件剧,一写公检法就写成劳模剧。”

­  即将播出的《人民的名义》就是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总投资达1.2亿元,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担任编剧,擅长现实题材的导演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胡静、张凯丽等数十位实力明星加盟,称得上“强强联合”的大剧阵容。

­  不仅如此,该剧在“尺度”上也有升级。此前的反腐剧中,反面角色最高级别是省部级,但该剧中首次出现了副国级,虽然只有声音“出镜”。据《检察日报》报道,在2015年7月的电视剧剧本专家研讨会上,最高检政治部宣传部的领导提出,作品中的腐败分子可以是更高级别的官员,结合现实中中央打击腐败的力度之大和落马官员级别之高,文艺作品中大可不必局限于一定之规。这些无疑都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反腐剧将进入新的阶段。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