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协向收视造假黑产业链宣战 购买收视率每集30至50万
前几天,浙江卫视播出电视剧《美人私房菜》,由于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排名前五的优质播出平台,短时间内掉到了第22名。浙江卫视不得不将该剧在黄金时段停播,换上新剧《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这一事件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率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一无是处。这更加夯实了“用心用钱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的歪理。
据了解,目前在购买、播出电视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收视率作假现象,一个组织严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产业”已经形成。这只黑手牢牢把握着中国电视剧的播出数据,即使是内容积极、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作品,也必须千方百计花高价去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否则就将面临停播、降价,甚至是颗粒无收的境地。整个制作业对此怨声载道、恨之入骨,但又无能为力、不得不屈从于此“逼良为娼”的局面。
中制协发声明誓将打假常态化
昨日,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分析了假收视率的由来和现状:收视率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取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作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播出机构便强行要求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电视台签署了禁止对赌公约后,播出机构迫于收视率对于广告收入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阳奉阴违,只要制作机构不承诺收视率保证便拒绝购片,逼迫制作机构继续花钱购买收视率。而制作机构由于每部剧要增加两三千万元的购买收视率成本,反过来又向电视台要高价,这种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使得大多数电视台也不堪重负,难以为继。至今年下半年,已形成大面积、全方位塌陷的恶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