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成为网络大热 “瘦金体”风格受追捧
北京晨报 2016-12-12 14:51
“质感”很好理解,摄影风格、服化道、节奏剪辑等都是衡量质感的标准;但是“网感”到底是什么?“网感”是成为一部网剧成功与否的标准吗?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网络视听大会上,网剧制作人白一骢则以《老九门》的服装为例,“服装老师设计出来之后,主要在收腰的部分做调整,让人的腿显得长一点,更适应二次元的审美,这就可以理解为网感的一部分。”而在11月中旬举行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的某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提到了“网生代”和“网感”的话题,他举了一个有关审美取向变化的例子,或能很好地诠释何为“网感”。“过去我们拍《雍正王朝》更偏重它的政治性,更偏重它的权斗主题,但是现在《琅琊榜》虽然是古装剧,走的路径完全不一样,它变成了情感戏不再是政治戏,这是我们审美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们回头想想它跟早期的宫廷戏相比,其实主题发生了重大改变,它完全是站在女性的情感立场上看待政治斗争。”而《法医秦明》同样如此,导演徐昂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当初搜狐坚持起用张若昀也是考虑到平台的需求以及女性受众的定位,不然何不更忠实于原著,选个中年胖大叔来演岂不更真实?但这显然不够“网感”。
网剧追求网感无可厚非,但不能只唯网感,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在第四届网络视听大会上,搜狐视频版权影视经理丁叮就强调:衡量一部作品的关键还是内容,“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个好的故事。”慈文传媒CEO马中骏在谈到对《三体》的内容开发时也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首先都要讲好故事人物、情感、情怀。”一句话,没有质感的网感不叫网感,那叫“low”。(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