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回答为什么导演要用小鲜肉 现实题材剧比古装剧易拍?
羊城晚报:你刚才提到电视剧“快餐化”现象很严重,现在还有一个现象是玄幻IP刷屏,它形成了一个“大IP+流量担当”的生产模式,你怎么看?
安建:影视这个圈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了。我已经做了24年的导演,今年是第25年,这两年是让我最看不懂的。虽然我依然爱挑战,希望自己继续拍原来没拍过的戏,但现在却很害怕。热钱资本的涌入改变了行业,我们固然得适应。当年我的愿望是如果我的戏有1000万元制作费就好了,后来是单集100万元就好了,现在是没到1个亿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个正儿八经的戏,但这个钱哪儿去了?真的都用在制作上了吗?
羊城晚报:所以你们经常说没钱,但观众觉得你们很有钱。
安建:这是个现象问题,跟个人无关。我绝望的是这1个亿,不是我手上出的钱,但这个戏花出的1个亿,你怎么挣回来?我做了这么多年,始终在曲折中前进,但这个盘子做得这么高大上,确实是我始料不及的。
羊城晚报:IP剧盛行确实是一种现象。
安建:现在是热钱漫天飞,概念害死人。我说得可能有点过,但我们都在用概念,不说IP都不好意思说这是部戏了,那我们的原创哪里去了?虽然我们承认电视剧是快餐文化的一部分,不好一味地反对市场,但从创作者角度来说,还是要尊重影视剧原有的艺术属性,要强调真善美。现在大IP盛行,我也相信有很多IP非常优秀,行内人也做出来了。但我认为剧的成功跟IP本身无关,是因为有一批清醒的创作者愿意按照这一行的规律和属性去创作,而不是戴着IP的帽子去做。
羊城晚报:像你这一拨相对比较老派的导演,是不是现在也在面临转型?
安建:从我干这行开始就一直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你想转也转不好了。它会有更替,有青年导演冒出来。我觉得跟上时代是必需的,我们拍什么内容不重要,但是必须跟上时代的审美,跟上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脚步。你首先得让年轻人喜欢看你拍的东西,这是大前提,然后你才能说我不迎合市场,才能去引导,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