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土代言人”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报   2020-01-17 08:39

  1月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马来西亚经典著作互译和汉学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文化译研网为活动提供平台支持。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专家就中马经典著作互译中的翻译、审稿、出版、推广等环节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很多有益建议。

  马来西亚人更希望听到怎样的中国故事?对此,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潘碧丝介绍,在与马来西亚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表示想要更多地了解关于中国当代文化、政治和生活的内容。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伍燕翎说:“对一般的马来西亚华人而言,文学作品比较受欢迎。马来西亚人倾向于从中国的当代文学中了解中国,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更通俗易懂、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来讲述中国故事。对马来西亚的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来说,这也是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主任林德顺同样强调从一些更接地气的现当代著作的互译入手。“马来西亚现在已经出版了“四大名著”等一系列中国经典,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马来西亚人理解起来不像中国人一样容易。除了古典著作互译,翻译推出那些反映当代中国面貌的著作也非常有必要。”林德顺说。

  通过“外国人写作中国”项目,组织国外汉学研究专家等“本土代言人”,从他们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这种传播方式被专家学者们普遍认可。

  “让马来西亚人来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我觉得更加能够打动马来西亚社会。”潘碧丝说,“比如在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有一批马来西亚学生,如果由他们来写中国故事,包括他们在中国留学的情况、他们所认识的中国、中国的文化景点等,影响力一定会比较大。”

  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国际部原主任孔则吾也认为,有关介绍中国的读本,最好由马来西亚人撰写,或者中国人跟马来西亚人合作撰写,因为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马来西亚人对中国什么方面感兴趣。“我们此前到马来西亚调研,研究中国、创作中国相关内容作品的马来西亚本地人还很少,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要打破两国社会之间的隔阂,文化非常重要,‘外国人写作中国’这样一个工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孔则吾说。

  关于如何更好地对译作进行传播和推广,专家普遍认为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根据读者具体的喜好,丰富传播模式。

  林德顺认为,一本书出版以后并不是走到终点,而是迎来一个起点,怎样让这本书真正走进广大民众中,怎样主动把书送到读者的手上而不是被动等待,需要长期努力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更多推广宣传活动,包括举办读书交流会等,让我们的书走出去,影响到更多人。”林德顺说。

  “我们把马来西亚诗歌翻译成中文以后,鼓励学生到当地人多的场所,比如马来西亚国家皇宫去朗诵;或者把中国的当代诗歌翻译成马来文后,让马来西亚人来朗诵,通过这样一些丰富多彩的后续活动来扩大传播。另外,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影像短片、网络文学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他们会更容易接受。还可以举行翻译比赛,让学生来参与,并借助他们的创意更好地呈现中国故事。”伍燕翎建议,讲好中国故事,书籍推广和传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记者   程  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国九寨沟第十九届国际冰瀑旅游节开幕 展
  • 冬至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至后该如何
  • 2023年冬至是什么时候哪一天?冬至的由来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