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千年古建遗存暂时回填 回填会不会伤害到古建筑?

钱江晚报、古建中国   2017-11-28 15:27

遗址在政府大院内,几乎没有四向延伸发掘的条件

临安千年古建遗存暂时回填

  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构成了这个千年古建遗存被发现的脉络——

  今年3月,杭州临安区政府大院改建停车场,地面施工时发现古代建筑构件;

  4月7日,文物考古研究部门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7月30日,来自北京、浙江的重量级考古专家召开论证会,他们认为该古建遗存包含了唐末五代至宋代,部分古建无论是建材还是技术的规格都非常高,建议增加发掘面积(《钱江晚报》有连续报道);

  10月21日,遗存开始逐步回填……

  遗址在政府大院内,几乎没有四向延伸发掘的条件

临安千年古建遗存暂时回填

  “回填有一段时间了,好像有沙袋,用的土都是筛选过的。”临安区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上班期间他天天都能看到参与回填的人员忙进忙出,整个回填过程也持续了好多天。

  11月20日,这个面积四五百平方米的地方除了黄土已经看不出任何其他东西——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施工现场。

  其实,黄土下掩埋的是一个晚唐五代吴越国的建筑遗存。

  3月份的地下停车场施工发现古代建筑构件的事,很快引起了文物部门的关注,从4月7日专家队伍进驻现场发掘后,惊喜一个接一个出现。

  先是一块平整的方砖,接下来是大量瓷片、板瓦、筒瓦、瓦当等,不仅100多枚铜钱上字迹清晰,就连一些青砖上都发现了如“官”、“官用”、“午二”、“壬”、“東”、“大唐”等字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后,一号探方的总面积达到了400平方米(最深约4米,最宽处约30米),现场发掘出了精妙绝伦的五代、北宋交替时期的瓷片,釉色乌黑的建窑浅足碗,还有保存数百年依然侵浸油光的兽牙……更让人震惊的就是古建地面铺满的方砖、精致的排水沟、疑似的天井……(《钱江晚报》5月21日A3版、5月23日A10版曾连续报道)

  随着考古的推进,几个问题在专家们的心中浮现:临安本地并无出产朱砂石、白石,现场的这些石头来自哪里?这个五代时期的建筑到底有多大,它的大门在哪里?发现的古建遗存是不是古代衙门,和钱镠有关吗?多位考古专家建议增加发掘面积。

  但是,因为这个遗址在政府大院内,几乎没有四向延伸发掘的条件,怎么办?几个月后,相关部门多次商讨论证,“暂时性回填”方案被提出。

  10月21日,在临安区文物馆工作人员倪亚清的带领下开始对古建遗存进行回填。

  “就是用编织袋装泥土,装了近1000袋”,它们像一个个沙包一样紧贴遗址地砖。“这是最里面的保护层,然后才是细质泥土。”倪亚清说,政府大院地下遗址的保护利用将和钱王陵附近的改造工程结合起来规划。

  “从长远来看,增加发掘面积是最佳方案,但可能会涉及到办公室动迁,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但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古建遗存如果长期裸露在外必然会受到损坏。回填是最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临安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章晓静说。

  “这是一种暂时性的回填,以后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再发掘。” 临安区文物馆馆长张惠敏介绍,在发掘条件限制、下一步方案未确定、遗址开放风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只能先进行回填。“前期的发掘报告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入档,并为下一步发掘做好准备。”

回填会不会伤害到古建筑?

  回填一般释义:将土重新填入(如沟渠或沿基础墙周围的空隙);亦指用任何材料重新填满(如坑道) 将坑道、地道、隧道的被覆层与毛洞自然面之间的超挖部分和掘开式工事的超挖部分,用各种材料填实的作业。

  目前,在无法完整保护古建筑物时,回填是最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回填对建筑物的伤害较小。

  杭州千年古建遗存目前没办法增加发掘面积,采用回填是可行的办法,当然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进一步古建筑遗存进行保护的。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古建筑呢?

  第一,要明确修缮古建筑的目的。古建筑保护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而且需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充分地保留自然对其留下的历史烙印。

  第二,要研究保护什么的问题。古建筑保护首先要保存建筑本体,因为许多历史综合信息只能依赖建筑本体而存在,保护古建筑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才能完整地保留下古建筑的各类信息。中国古建筑的主流当属木构建筑。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大多是明清建筑,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存世极少。木构建筑是榫卯结构,在保护时要关注建筑本体、建造工艺、手段以及周期性的维护方法等。

  第三,要探讨古建筑保护的依据。《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学者认为文物法所提的“原状”是指该建筑物初建时的状况,是健康的状况,而不是残破的状况;是未经后人拆改的状况,而不是被拆改后的面目全非的状况。衰败破旧不是原状,是现状。现状不等于原状,对于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建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早恢复原状。对于影响整体的局部问题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以延续现状。 同时要尽可能把维修工程控制在建筑内部,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另外要尊重传统木建筑的维护方法,关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修缮古建筑只有按照原形制、采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技术、实施原有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这才是搞好文物古建筑修缮的根本保证。

  第四,要注重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古建筑的修缮有多种方法,应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在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完整性、原真性的同时,要将对文物建筑本体的干预减小到最低限度,不得任意扩大修缮范围。(来源:古建中国)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为什么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会影响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