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闽南旅游 > 正文

最后的游牧神话:跟着哈萨克人去"转场"

2012-08-27 17:09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0

风雪中
艰难的转场路

  就这样,转场的队伍走走停停,一路上有快乐也有危险。秋去冬来,天气渐渐转凉,到了10月份,新疆境内许多海拔较高的地方已经开始下雪了。为了在冬天到来之前抵达目的地,牧民们又开始计算行程,准备着向山下更暖和的“冬窝子”迁移。

  按照历来的转场惯例,位于阿尔泰山的大多数哈萨克牧民,仍像过去一样,将牲畜赶到额尔齐斯河河床沿岸,或者是转移到奇台北塔山背风向阳的沙窝子去放牧。另外,还有少数人不畏艰险,带着畜群长途跋涉,穿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入天山北侧的奇台阜康冬牧场。

  

雪地里的点点黑

  与秋天时的那场拍摄不同,这一次的拍摄完全是在天寒地冻中完成的。由于气温过低,尽管我已事先做了保暖措施,但在拍摄中,我的镜头缧旋还是被冻住了,并且还冻伤了脚。但这些“苦难”与牧民们的遭遇相比,还仅仅是“小巫见大巫”。

  在后来与一位上了年纪的哈萨克牧民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冬季转场的确可谓“危机四伏”。其中最可怕的便是在半路上遇到暴风雪。据老人回忆,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平原上的积雪甚至超过了60厘米,而山区的积雪更是厚达1米多,牧草全被积雪覆盖了。

  

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羊吃不到草,就用蹄子扒雪。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天气里,扒不了几天,羊蹄子就溃烂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羊一只接一只倒下;而那些侥幸没死的羊也好不到哪里去,饿疯了的羊群,不是啃主人晾在外面的衣服,就是啃毡房、啃塑料,最后甚至“啃无可啃”而终于啃起了自己身上的羊毛……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除了大雪,转场的牧民们还得绷紧神经迎接出现频率更高的“风沙”。尤其是当转场队伍经过与牧场相邻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时,巨大的风沙会将去年的牧道痕迹刮得一干二净,很容易就迷了路。而且,经不住大风的吹刮,稍不留神,羊群就会乱了阵脚,被风刮出老远……

  当然,转场路上,快乐的时候也很多。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一路上,他们或是骑马或是骑狗,同伴之间相互比试、追逐,好不热闹。而对于那些经历住考验,最后顺利抵达目的地的家庭来说,冰天雪地里的一顶温暖毡房,来年春天成倍增长的牲畜都是让人觉得幸福的。

  

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哈萨克人开始采用汽车、火车等方式来进行转场。由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让牧民定居的政策,采用传统方式转场的牧民家庭已经越来越少了。但通过这次全程追踪拍摄,我深深地相信,无论哈萨克人明天将会走向哪里,“转场”这种与大地相依的古老生存方式,永远都将是这个民族不灭的神话……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埃尔多雷特:走进肯尼亚神奇"长跑之乡"
下一条:饱经沧桑的佛国净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