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闽南旅游 > 正文

茶马古道途中的重镇

2012-08-22 10:05 来源:新浪旅游 0

  地处西藏芒康县和云南德钦县接壤之地的盐井,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历史上这里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古道上的一座重镇。

盐井古镇

  盐井自古以产盐闻名,但更因其传统制盐术、西藏惟一的天主教堂,以及藏传佛教和天主教的交融而引人入胜。也为我在此停留给予了诸多理由。我想看看盐田,也想看看信仰天主教的藏族人。

  

隐藏在山里的世外桃源

  若干年前,我从拉萨沿滇藏线一路搭车前往昆明,盐井是进入云南前,滇藏线上西藏的最后一站,再往前走是梅里雪山,就算正式进入云南了。

  

澜沧江从中穿过

  去盐井的路沿澜沦江而行。澜沧江虽长,却只有地处中游的盐井多卤水,可以晒盐。更为神奇的是,同一条江,这一岸产红盐,那一岸产白盐。也因此江岸两边的村子被称为白盐井和红盐井。

  

盐田就在江边

  我和当时结伴而行的60多岁大叔,包了一辆小面从盐井镇去澜沧江峡谷下看盐田。小面的沿着颠簸的山路下行,逐渐接近澜沧江峡谷谷底时,可以看到盐民在斓沧江两岸支起的数千块盐田,层层叠叠,十分壮观。

  盐田其实就是倚崖而建,用圆木柱支撑起的盐棚。经年累月的使用后,盐水渗透过木料,在其表面凝结成一层厚厚的晶体,阳光下璀璨生辉。

  

真美

  特别遗憾的是我们前往的9月,还没到晒盐的季节,盐田里都是雨水。小面司机师傅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我描述着晒盐时节这里的壮观景象。

  

一块块盐田

  层叠的盐田里有洁白的晶盐。他指着江对岸的盐棚说,那边的盐是红色的,红色的盐一般用来给牲口吃。他用手指着江边的一口井,看,盐水就从那里面背上来,都是女人去背,很辛苦。是啊,我知道,藏族的女人勤劳能干,历来如此。

世界上独有的晒盐制盐术

  司机师傅提到的晒盐技术,其实是盐井独有的,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独有的晒盐制盐术。别处晒盐汲湖水即可,在盐井则需要打洞到河床上的盐矿,用木桶将卤水背到自家盐池,再从盐池将卤水分送到自家制的木架盐棚上,晒成盐巴。

  

一边产白盐,一边产红盐

  晒好的盐巴由马帮、骡帮跋山涉水销往滇、藏、川一带,为盐民换回日常生活所需。每年6一9月的雨季,涨水的澜沧江会将部分盐田淹没,但随着秋风送爽,便又带来了晒盐的好季节。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泰国风情游:探秘最为独特的"租妻文化"
下一条:福建平潭岛: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彩色城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