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泉州
没来泉州前,对泉州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在福建省靠近台湾。因工作原因来泉州,近日闲来无事,便想四处走走。带了一部相机、一个背包、一张旅游地图这便是我的全部家当。
泉州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人称“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历史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博物馆。
首先步行来到离宾馆仅一墙之隔的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主体馆为双桅船形建筑,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陈列了大量的反应泉州湾与古代海上交通历史的文物,是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外贸易及中外友谊的历史见证,尤为珍贵。
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离市区较远,它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闽台缘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一楼、二楼为综合主题馆,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展示闽台两地从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情。
泉州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融合地。出博物馆不远来到清源山下。清源山最有名的是雕刻于明朝的老子像。来到老君岩的山门前,只见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着幽静的林荫石径而上,来到老君岩前。只见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
信步而下,天色已然暗淡。坐车回到市区。在街边随便找了一家牛肉店,点了几分小菜,一瓶啤酒。酒足饭饱之后来到中山路,两边的商铺林立。多是衣服之类。转过才知道,原来泉州是有名的服装城,七匹狼、九牧王、劲霸、富贵鸟、特步等著名品牌全是出自这里。喜欢购物的朋友可要有所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坐车去崇武古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崇武半岛上。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清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城墙上有烽火台、了望台和这放铳炮的虚台。城墙有二至三层的跑马道四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沟。城内原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和演武厅等,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的崇武古城里到处都是石刻,这于惠安是石刻之乡有关。在来的路上,公路两侧可以看到很多石刻工厂。
从崇武回来,就去了开元寺。开元寺位于西街,创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相传唐代时这里是一片桑园,园主黄守恭因“桑开白莲,舍地为寺”。初名莲花寺,开寺祖师为匡护法师。后又改称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开元寺,一直沿习至今。入山门后即是天王殿,殿后紧连着一座卷棚歇山顶的拜亭,亭旁排列着宋、元、明、清历代石经幢、石塔,听导游介绍其中有古希腊哥林多式的石柱雕刻,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建古印度婆罗门式方石塔,十分珍贵。大雄宝殿相传建寺时有“紫云盖地”,又称紫云大殿。因殿内立石柱一百根又称百柱殿。这些石柱和柱础,形式多样,有海棠式、龙柱式,方柱式和圆柱式、有的还刻着古印度和斯里兰卡流传的神话故事,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吸收的产物。石柱及铺间炉斗作仰莲式,屋架上重梁叠栋,秀巧精致。斗拱间附雕着二十四尊飞天乐伎,有的手持乐器,有的手捧文房四宝,轻歌曼舞于屋粱之间。与敦煌飞天形象不同的是,这里的飞天都长有翅膀.而这些翅膀不但是装饰品,也是拱顶的支撑点,建筑上的力学原理与艺术上的美学原理巧妙地融为一体。大雄宝殿供奉的佛像也与众不同。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供奉一尊释迦牟尼像或三世佛、三身佛等三尊佛像,而这里供奉的是五尊佛祖像,正中一尊是释迦牟尼,两侧分别是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佛、北方成就佛。供奉五尊佛祖像,属于佛教密宗的独特塑像方式。大殿后为甘露戒坛。坛分五级,最高层正中供奉明代木雕的卢舍那佛坐像,周围还有释迦参尼佛、阿弥陀佛、千手千眼观音佛等。伸缩像四周,菩萨侍立,金刚护卫。坛座环列“护三皈”、“护五戒”诸神神主牌位64座,气氛十分庄严。坛顶正中藻井结构复杂而精巧,斗拱间雕刻有飞天乐伎,衣结飘带,翩翩飞翔。镇国塔与仁寿塔合称紫云塔,是开元寺的另一组重要文物。东塔镇国塔,塔高48.24米,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龛旁及门旁两壁雕有罗汉护法、中印僧人等佛教人物,共有浮雕80尊,神态各异,刻工精巧,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佳品。塔心为巨大实心柱,周围有阶梯,可攀登塔顶。全塔在大石柱40根,大梁40根,大拱120支,小拱80支。塔顶用铜铸造的葫芦形塔刹,历时700余年仍光彩夺目。西塔即仁寿塔,此塔外观与东塔相同,高44.06米,八角五级,基座上雕刻有禽兽和花卉的图案。
仅仅两天时间,伊斯兰圣墓、清源山的摩崖石刻、石狮黄金海岸未能成行。回来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泉州在我的印象中,像是穿越了时空。她在默默讲述着历史;在讲述发生在那时的民族大融合的故事;在讲述与台湾一衣带水化不开的浓浓亲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