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锦尚镇厝上村村连续几十载办“合乡宴”
自1926年以来,几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锦尚镇厝上村便鼓乐喧天,乡亲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属于他们的“节日”。7月1日即农历五月十六,厝上村的海内外乡亲在新一任老年协会会长邱明伦先生主持下,“合乡宴”再次隆重举办,各角落的村民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很是和睦。这是什么“节日”呢?为了了解背后的故事,记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
据村里老人介绍,在光绪23年(公元1897年)厝上当时分为五个房头,即为前后厝、北长厝、后申厝、斗文房、大墩房。当时,大家各自为营,经常为了一些琐事发生封建械斗,有时规模甚至大到牵连锦尚镇港东、港前,永宁镇郭坑、下宅等十多个村落。在械斗持续的30多年间,村民伤亡惨重,有的人甚至因此背井离乡,前往南洋、闽北等地,另谋出路。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20年代。1926年,斗文房的邱仲元先生有意化解各房头间的矛盾,借着前后厝房一太师爷公诞辰演戏庆祝之机,随同几位有识之士前往观看,前后厝房群众在德高望重的邱清波先生的带领下对邱仲元等人的到来表示欢迎。邱仲元眼看时机成熟,随即上台发表演说,号召全村人民不要再互相搏斗,应团结、合作,共同复兴家业。
邱仲元的提议得到了许多华侨、渔民的拥护,于是五个房头主事人联合在邱氏祠堂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不计前嫌,放弃械斗,并商量合乡事宜。鉴于当时群众信仰永宁城隍公,为防止个别人再挑事端,当时华侨及村民捐资,在前后厝房与斗文房、大墩房交界处,择地兴建城隍公庙,并于当年农历五月十六恭请永宁城隍公分身入庙,从中监督全村人民。随即当日五个房头便在庙前举办“合乡宴”庆祝。至此,这场延续了30多年之久的封建械斗宣告结束,而“合乡宴”也从那时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厝上村的一项传统节日。(记者 张泽业 见习记者 林本鸣 通讯员 吴兴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