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路开到哪 “文明出行”就跟到哪?
新的宽敞道路开通,给沿线村庄的村民们带来交通便利,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新考验:如何尽快适应新路网的出行方式和交通规则?而记者注意到的是,几乎每条新道路通车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诸多交通观念的“碰撞”,比如,为图“便捷”而置“安全”于不顾,随意横穿、逆向行驶等现象十分常见,这一点,从通车不到半年的环湾大道上便可以感受到。那么,如何才能让路开到哪,“文明出行”就跟到哪呢?
新路带来的“纠结”
双向四车道,黑白分明的路面,再加上旁边的绿化带、慢行道……当环湾大道以这样漂亮的面貌出现时,石狮许多车友为之叫赞。不过,在这条路今年正式通车后,宝盖后垵的老吴心里却有些“纠结”。
“这条路确实很漂亮,方便了大家,但也带来了麻烦。”老吴告诉记者,村里的安息堂在道路的另一边,村里老人去世后,出殡队伍就得横穿环湾大道,因为环湾大道中间隔离绿化带未设置车辆通行的“开口”,所以出殡队伍便得从附近的一个路口绕行,而那地方是属于另一个村的“地盘”,他说,按当地“习俗”,出殡队伍从其他村经过有些不妥,他担心这样会引发矛盾。
据其介绍,村里的几位老人也有同样的“纠结”,为这事,他们也找人反映过情况,希望能在环湾大道增设“开口”,以方便人们出行。对其建议,有关部门近期组织人员到现场察看后,否定了这一建议,因为邻近路段已有“开口”的情况下,在中间隔离绿化带上增设“开口”并不科学,而且还会因此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事实上,在环湾大道建设过程中以及通车后,沿线不少村庄都有村民希望能增设“开口”,有的因此而发生过争执,或者阻挠施工,在建议未得到建设部门采纳后,个别村民甚至自己动手在绿化带上增设“开口”,而这些村民的理由大都是“没有开口不方便”,或者“以前都从这里走,现在被堵了很不习惯。”
家住蚶江洪窟的洪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市区上班,环湾大道通车之前,经常是骑着摩托车走村道经塘头村前往市区,有时也经石狮大道,绕福辉路,但远不如环湾大道来得方便。现在,他开车从家中出发,拐个弯就可以驶入环湾大道,不用十分钟就到市区了,十分便捷,而让他纠结的则是,从市区返回时却要绕行较远才能掉头,但他也明白中间隔离栏随意“开口”并不好。
每次在路上,洪先生看到有人随意横穿、逆向行驶,在为他们捏一把汗的时候,心里也有些“纠结”:大家都随意横穿、掉头,他是否也“随大流”,还是按照交通规则到路口掉头区再掉头?洪先生坦言,作为一名车主,他也知道随意横穿,或者突然从岔路口驶入主道,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但看得多了,心里也有些麻木了。
行车走路如此“任性”?
就洪先生反映一些村民图“方便”走“捷径”现象,近日,记者对环湾大道沿线村庄路口进行了走访调查,所见所闻着实让人忧心。
从香江路与濠江路的交叉路口进入环湾大道,宽敞的路面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这种舒爽的感觉很快就被几辆逆向而来的车子破坏了,只见原石蚶路上,许多车子逆向驶入环湾大道,然后一路逆行直至掉头区,有的则直接逆向到红绿灯路口。这些逆向的车辆有小车、货车,也有摩托车、三轮车,有的在慢车道上逆行,有的则在快车道上逆向,时不时也看到有行人随意横穿道路。
一位居住在旁边的村民告诉记者,环湾大道建成通车后,走石蚶路的车子很少,但原本在石蚶路旁边的村民、企业的员工,仍然要走石蚶路,到了石蚶路与环湾大道岔路口时,很多人不愿意右转绕行,而是直接逆向行驶。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因为道路对面是个菜市场,原先大家都习惯到那里买菜,有的人不习惯从斑马线上绕行,而是直接横穿道路。
沿着环湾大道继续前行,在洪窟村路段,记者看到一座天桥旁边有条新铺的水泥路连接到环湾大道,时不时有车辆从中驶出,从环湾大道中间隔离带一个“开口”处横穿,然后驶到对面的村道上。记者注意到,这个隔离带“开口”两边并无斑马线,也没有“掉头标志”,过往的车辆行经该路段,看到有行人、车辆横穿,赶紧减速。站在路边数分钟,记者时不时便听到急刹车的声音。而当记者走到天桥上时,发现这座新建的天桥两边设置有反光柱,以防止汽车通行,偶尔也可看到几辆电动车、摩托车从天桥上驶过,但相比之下,数量远不如从桥下横穿道路的多。
除了该处外,在环湾大道上,记者还看到几处行人横穿时,在中间隔离带踩踏留下的痕迹,为防止行人、车辆随意横穿,一些路段中间隔离带都有反光柱与铁丝拦起来,但记者仍然看到有行人跨过铁丝,横穿道路。在走访中,记者还注意到,环湾大道路边有许多岔路口,有的仅有几幢房子的地方,也开了一条小路直接“冲”到环湾大道上。记者驾车前行中,这些岔路口中时不时有小车、摩托车驶出,并快速转到主车道上,他们似乎并不考虑这样会否与环湾大道上直行的车辆发生碰撞。
“任性”背后隐患多
“随意横穿,逆向行驶,随意在非掉头区掉头,这些任性的交通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就环湾大道当前存在和发现的一些交通乱象问题,市交管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环湾大道已经发生了多起交通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任性出走”引起的。
查阅近年来发生在环湾大道上的交通事故,记者很容易便找到相关记录:4月30日清晨6时,在环湾大道与北环路交叉路口,一辆小车与一辆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摩托车驾驶人受伤及车辆受损;4月28日晚上9时许,环湾大道九龙山狮鑫物流路段,一辆小客车与一辆二轮摩托车相撞,摩托车上人员受伤;4月20日傍晚6时许,在环湾大道洪窟村路口,一辆小车与一辆小货车发生碰撞,双方车辆受损,同样是在该路口,在3月份、4月份还接连发生了多起交通事故,有小车与摩托车相撞的,也有摩托车与助力车相撞的,均造成人员受伤。同时发生交通事故较多的地方还有蚶江洪窟小学天桥路段。
对于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市交管大队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事故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随意横穿或者逆向行驶的。据介绍,环湾大道是石狮交通的“中轴线”,也是石狮的景观大道,道路是按1级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在这条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都较快,车流量也会越来越多,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均双向车流量已经达到1.7万辆次。在这样的道路上,随意横穿、逆向行驶、随意掉头,或者从岔道中快速拐入主道,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针对这些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我市有关部门近段时间也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察看,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采访中,交管部门提醒人们,从事故发生情况来看,有几处事故多发点段要特别小心,如,环湾大道与龙珠大道交叉路口、环湾大道九龙山路口、环湾大道后垵卡口路口,以及一些车辆掉头区附近路段,车辆行经这些区域时要谨慎驾驶。
如何让“文明出行”常相伴?
事实上,环湾大道通车后存在的一些交通乱象在其他道路通车后同样存在,只是相比于我市其他道路,环湾大道沿途村庄较多,再加上道路从多个村庄中间穿过,所以这种交通乱象表现较为明显。但此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反思,因为在接下来石狮全域城市化建设中,我市的路网仍将不断拓展、延伸,类似的问题或许仍然“重现”,如果每条新路通车后,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也接踵而来呢?
采访中,我市有关人士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新路开通后交通乱象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交通观念冲突、碰撞所致,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区域,贪图便捷而忽视交通安全的还大有人在,再加上一些民俗、习俗的原因,许多村民可能要频繁地穿越公路;另一方面,在道路建设中可能也存在一些交通安全硬件设施滞后,或者在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缺陷,未充分考虑到沿线群众的实际出行需求,对岔路口的规范、辅道的设置以及一些交通安全警示牌未能一步到位。与此同时,因为是新路的缘故,路况普遍较好,过往车辆的车速都比较快,但驾驶员对沿线路况并不熟悉,对突然横穿或者从岔路口驶出的车辆未能提前采取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强化路面管控,及时排查隐患并予以整治外,有关人士建议,在新路规划、建设时,应对沿线村庄群众出行方式、出行需求充分了解,特别是有学校周边路段,要重点了解上下学时学生交通流向情况,并视情况论证是否需建设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天桥、下行通道等过街硬件设施。对于天桥建设,或有人担心会影响交通形象,事实上,现在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将过街天桥建设成为城市的一个景观,为方便行人上天桥,甚至还设计了“电梯”,这些方面单从邻近的厦门便可以看到。而对于道路沿线村庄的岔路口,有关人士建议予以规范,尽可能地将多个岔道“合并”在一条道路上,然后再接下主干道,并在主干道设置辅道,以避免支路上的车辆、行人直接“冲”到主干道上。与此同时,应注重新建道路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事故预防社会化工作,在新建道路通车之前,各村应组织开展相应的交通安全宣传,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就新路通车后可能带来的出行方式变化进行必要的介绍、引导,如有必要,各村也可借鉴市区各路口设置“文明交通劝导员”的做法,在村道主要出入口设置劝导员,引导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们文明出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路开到哪,文明的出行方式也“跟”到哪,让“文明出行”与人们一路相伴。(记者 林春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