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石狮5旬大叔6年潜心制航模数百艘 船模大王的传承忧思

2015-03-29 09:10 来源:泉州晚报 0

  清头舢、青木龟、乌艚船、角槽船……这些曾经在泉州乃至东南沿海航行史上留下辉煌印记的木制名船,随着岁月的更迭,逐渐驶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老一辈渔民的记忆。

  但是,在石狮市蚶江镇船模手艺人林天恩的努力下,一艘艘昔日老木船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除了无法供人乘坐和行驶外,船上应有的东西,一样都不少,其大小完全按照真船比例进行缩微。

林天恩展示他的福船船模

六年制作 船模数百艘

  近日,记者来到林天恩位于蚶江镇综合市场的海鲜店。还未进店门,记者就被摆放在门口的几艘外形古朴的船模所吸引。“这些都还没有完全做好,刚刷上油不久,放在这里让它们吹吹风。”一见记者,林天恩便热情地打起招呼。

  海鲜店更像是一个小型博物馆。走进店内,狭长的客厅两旁的玻璃柜上摆放着一艘艘造型逼真、纹饰精美的船模,有扬帆起航的宝船、五彩斑斓的画舫、威气十足的西班牙战船……甚至还有我国第一首航母“辽宁号”。

  其中一艘色彩艳丽的“福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艘船模外表看起来不仅栩栩如生,就连船身的一些部件也做得十分精细。船身上的风向标、绞盘、舱门都是可以活动的。船只虽小,但“五脏俱全”,船舱内不仅设有小扶梯,更是配备了厕所、吊床、簑衣等生活设施。

  “这艘‘福船’是按照真船的比例进行‘浓缩’制作的,做好一艘差不多得一个月时间,而一些较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做好。”林天恩介绍,6年下来,他完成的船模已有数百艘。

  这些做成的船模,林天恩或送亲友,或出售给喜欢船模的人。

造船师转行做船模

  说起船模的制作,林天恩邀请记者来到大厅旁他的工作室看看。

  这是一间10余平方米的房间,墙上贴着几张老旧的造船图纸,房门旁做船模的案板上,摆放着刨子、锯子、打磨器等工具,角落的桌子上,则摆着几艘尚未完工的仿古船模。

  林天恩告诉记者,自己祖上都是以造船为生,16岁便跟着父亲学做船。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铁壳大船开始兴起,林天恩和其他以造木船为生的工匠们,只能慢慢脱离这个行当。

  说起何时与船模结缘,林天恩说,“6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制作船模,我想自己能不能也试着做一做。”凭借自己的造船基础,按照传统的造船方式,他很快便造出了一艘长108厘米、宽29厘米的清代古船模型。

  “别人都夸奖说做得很像。”在制作出来的模型获得他人肯定后,成就感满满的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沉迷于船模制作之中。

  说起制作船模的过程,林天恩坦言,做一艘船模的工序很繁琐,首先要绘制图纸,而所画图纸的样式全凭自己记忆中的细节和祖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图示。船模上的每一个小部件都需要纯手工仔细打磨制作,在船模成型后,船体和船舱的颜色也得自己漆。

  “当一艘船模完成后,心里那一份满足可是言语无法形容的。”虽然制作过程复杂、繁琐,但林天恩乐在其中。

欲寻年轻人传承技艺

  “能工巧匠”,一块四字匾额悬挂在客厅的墙上,林天恩告诉记者,这是一位台湾老者送的。

  2014年夏天,一位老人在店内看到林天恩制作的船模后,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这位老人名叫郭鸿辽,来自台湾,已90多岁,回蚶江谒祖进香。在蚶江居住的10多天里,他几乎天天来店里看林天恩的船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看在眼里的林天恩遂将其中一艘赠予老人。老人欢喜之余特地用毛笔书写了一块四字匾额回赠林天恩。

  对林天恩手艺表示称赞的,不仅仅是台湾老者。去年,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就给林天恩颁发了工艺美术师证,中央电视台也来报道过。

  然而,获得荣誉与赞赏的林天恩心中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培养几个传承人。虽然我儿子支持我做船模,但他们有各自的工作也不愿学。”说到传承时,林天恩面露难色。

  “造船很耗时间和精力,很多年轻人都坚持不了也不愿意学。我真担心这门手艺会在我手上失传。”他希望有对做“船模”感兴趣的年轻人向他学艺,他会将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全部传授给他,将这古老的民间手艺传承下去。(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彭坚林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石狮阳关护理工程今年预投633万 改善残疾人生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