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10多年间渔船“三级跳” 渔民见证石狮渔业经济发展

2014-12-30 10:47 来源:石狮日报 0

  东埔老渔民邱阿战,是东埔村有名的船东。昨天,他家的渔船从深海打鱼回来了,老邱邀请记者到东埔来作客。

  上午11点半,一艘50多米长的返航渔船静静地停靠在东埔码头上。岸上,一辆小型吊车正在紧张作业,把一袋袋冰冻的鲜鱼从船上吊到岸上,再装到一辆白色货柜车上运走。

  老邱正在船舱里忙活,指挥船工们把冰冻在船舱里的鱼往岸上运。“这次出海风浪大吗?”记者问老邱。“这个你要问我儿子,我早就不出海了。”老邱的脸上露出平静祥和的微笑。原来,与大海打交道几十年的老邱早就“功成身退”,目前是儿子小邱带船出海,他则在家遥控指挥。

  “上半年出海打鱼,风会小些,现在年底了,海上平常都有七八级大风,不过我家的渔船是大型铁壳船,每艘的造价都在一千万元以上。这点风浪,没问题。”小邱告诉记者。

  “这次打回来的鱼有200多吨,多是花鳀和鱿鱼,可以赚100多万元。”老邱说。

  船舱里十分热闹,十几个工人正在紧张忙碌,把底舱的鱼运送上岸。老邱告诉记者,这艘1200马力的大铁船有三个船舱,船舱的两侧还有若干个冷冻舱。记者看到,三个船舱都配备了制冷设备,一袋袋封装好的鲜鱼在这里冷冻保存。

  其中一个船舱的舱门已经打开,一团团冷气从舱口冒了出来。一名工人穿上防冻服,下到船舱里,把鱼一袋袋放到传送带上,传送到舱口,再由舱口的工人传送到甲板上,由吊车吊到岸上去。

  记者和船员们聊了起来。“出海半个月,老板会给你们多少钱?”记者问船员范文俊。“七八千元吧。”范文俊说。“这样的收入怎么样?”“很好。”另一名船员段文轩插话说:“我们都是农村来的,能有这个收入当然很开心,不过出海一次家人就担心一次,好在现在的船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科技了,家人和自己心里那份担心也慢慢变淡了。”

  闲谈间,老邱又带记者去参观船的顶层,这里是驾驶舱和船员们的休息舱。传统渔船的驾驶舱和休息舱,给人的感觉是又小又挤又乱,空气混浊,可是在这艘船上,驾驶舱和休息舱都经过了精心装修,铺有木地板,空间开阔,安装了现代化的导航和通讯设备,让这里成为一个舒适的空间。老邱说,卫星定位导航仪、电台、对讲机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如今他家的渔船全部装备了。

  见记者惊诧不已,老邱说:“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呀!”在甲板上,老邱回忆起10多年来,他家渔船的“三级跳”。

  老邱说,他17岁开始出海,刚开始出海经常呕吐,日子很苦,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而且也很危险,那时的渔船只是小木船,在大海里上下颠簸,弄不好就会翻船。老邱用“讨海跑马三分命”来概括10年前渔民到大海讨生活的危险与艰辛。老邱介绍,10多年前,他家的渔船是小马力的拖网船,每次出海只能打几千斤的渔货,挣的钱不过几万元;8年前,他家买了一条100吨的灯光木船,每次出海可以打鱼300多担,挣到10多万元。现在,他家的船是高科技的铁质大船,每次出海至少打鱼200吨,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老邱还说,石狮渔业部门先后引进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HF-1.1B型海防视频监控系统和船舶渔船民动态管理系统,将石狮市沿海纳入全天候视频监控,以加强沿海港澳口和船舶渔船民服务管理工作,如今他们渔民出海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老邱和他家渔船的故事只是石狮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10多年来,老邱见证了石狮渔业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想象,随着我市海洋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老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幸福。(记者 张军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石狮市医院成立综合病区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下一条:石狮郑厝村免费食堂迎来一周岁 老少欢聚一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