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打造“东方米兰”石狮服装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11-03 15:33 来源:石狮日报 0

  人物访谈

  质量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2014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大会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所长杨志敏分别就当前产业发展前景、质量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伏广伟:做制造业就是在做质量

  本报讯 作为本次论坛引言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伏广伟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制造”的质量实现了飞速发展。中国纺织服装的质量相对于价格是世界最好的,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中国企业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出任何质量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和消费品,这足以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然而,由于当市场竞争加剧时,个别企业为了获取“生存”利润,“被迫”忽视质量与成本的紧密联系,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因此,质量管理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国家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仍然在一定阶段十分必要。质量管理的参与者不仅仅包括质量的提供者(品牌商、供应商、零售商)、监督者(标准机构和检测机构),还包括消费者(最终用户)。大数据时代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和立体化,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质量管理的知情维权与参与常态化。

  伏广伟指出,以往,能够真正做到在生产的最前端进行质量与成本设计的中国纺织企业凤毛麟角。这也说明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对于中国纺织行业而言,今后更需要质量设计的技术和管理。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区别不仅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还是建立市场思维的认识变化。

  从供应链的角度谈质量管理似乎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找到一条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处于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企业应该具有不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标准去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一致化质量要求的能力,也就是企业以“多元化”应付“多元化”的能力。伏广伟强调,质量是制造业永久的话题。因为说到底,做制造业就是在做质量。伏广伟希望参会的3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以质量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多为社会造福祉,多为山清水秀的祖国做贡献!实现“中国制造”品质有保证!(记者 谭耕新 周进文 杨朝楼)

  杨金纯:服装质量问题仍为“重灾区”

  本报讯 在10月31日举行的2014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就“我国服装产业运行现状与行业质量状况”,与参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在杨金纯看来,今年中国服装产业内销市场需求减弱,增长放缓,。外需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出口金额及数量同比小幅。从行业各指标来看,盈利能力未明显提升。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效益平稳,亏损面缩小,但运营质量两极分化明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仍困难突出,压力较大。

  分享中,杨金纯肯定了中国服装行业总体质量状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实物质量逐步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的国家质检总局年度抽查合格率一直稳定在89.7%以上,2014年的抽查合格率比2002年至2004年三年平均合格率提高了18.87个百分点。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我国服装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逐步软提高,并稳定在较高水平。二是消费者投诉有所改善。除2009年服装鞋帽的投诉量和占总投诉量比例微弱增长外,2008年以来服装鞋帽的消费投诉量和投诉比重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是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标准化体系日趋完善。在市场的作用下,服装企业积极学习、认真落实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理论在我国推行开始,30多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优势服装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均建立了健全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普遍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认证,为服装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水平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四是质量政策导向清晰明确,政府和行业组织持续推动。近年来,一系列质量专项或相关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不同程度地从不同层面提出“实施质量战略”和具体质量改善措施。

  杨金纯指出,中国服装行业当前主要质量问题仍为实物质量问题。从所有的抽查结果来看,服装产品实物质量问题十分集中,主要是纤维含量、各项染色牢度、使用说明、pH值和甲醛等项目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最为严重,占到历年抽查不合格问题的一半以上。2013年-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中,纤维含量、色牢度不合格分别占所有不合格问题的67%和23%,两项合计达90%。(记者 谭耕新 周进文 杨朝楼)

  杨志敏:质量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讯 10月31日,在2014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上,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所长杨志敏发布了《品牌服装质量安全及风险监控》报告。报告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服装质量安全、品牌服装的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尚未引起重视的服装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服装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据了解,尚未引起重视的服装产品质量安全将潜在三大风险。首先是设计缺陷导致的风险。目前,由于服装设计的缺陷导致的主要是童装,如功能和装饰性绳带、小附件,一个小小的设计和工艺缺陷,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目前新起草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新修订的童装标准已经开始逐步涉及到以上项目的考核。

  其次是功能性改性风险。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生产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但目前在功能性纺织品上使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这些功能所涉及的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如孕妇常用的防辐射服,部分生产企业采用含有汞、铅、镍、铬等重金属的材料制成涂层防辐射孕妇装,的确也起到了防辐射效果,但重金属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危害却不可估量。可见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过程中除检验是否具有某种功能性作用外,同时还必须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监管。

  其三是化学品的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多氯联苯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对人体内分泌造成干扰。多氯联苯作为抗静电剂和阻燃剂被用于纺织品的染料中间体,可通过与皮肤接触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记者 周进文)

  童装企业把脉发展方向

  在11月1日上午举行的“儿童服装·质量问题分析和对接会”上,来自儿童服装的面料生产商、制造商和童装品牌企业共聚一堂,把脉儿童产业发展方向,共话儿童产业发展新方向。

  “儿童服装·质量问题分析和对接会”作为2014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重要内容之一,来自儿童服装的面料生产商、制造商和童装品牌企业共聚一堂,对当前和未来儿童服装发展方向和技术进行交流分享,并对童装质量问题进行沟通、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副主任杨萍在发布儿童服装质量风险控制报告时指出,当前,儿童服装质量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我国是传统的儿童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由于儿童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国际上对儿童服装质量安全历来要求很严格,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提高。因此,只有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加强儿童服装检验监管,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增强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能力,才能提升儿童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记者 兰良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石狮市国税局积极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下一条:石狮6名驾驶员列入“黑名单”至少调离驾驶岗位半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