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真的那么好吗?“身份”不明藏隐忧
国产奶粉频频爆发信任危机,使得“洋奶粉”备受消费者青睐。很多店家借机打着“代购”的旗号销售无中文标签洋奶粉。由于商品来源不明,背后暗藏隐忧。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宝盖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时发现两家母婴用品店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奶粉,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12罐问题奶粉予以查扣。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走访:洋奶粉“身份”不明藏隐忧
日前,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婴幼儿用品店都提供“洋奶粉”代购业务。一家婴幼儿用品店的负责人透露,消费者需求大,自家店里就提供有惠氏、牛栏等品牌的进口奶粉代购业务。目前,该店每天能接三四单代购洋奶粉业务。该负责人还表示,实体店代购,就算产品有问题,退换货也很方便。
而记者则从石狮一进口奶粉代理商处了解到,通过正规渠道在内地流通的进口奶粉产品,应该具有简体中文标志及说明文字,并且经过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商检,商家应该提供相关手续的复印件及进货渠道、台账等证明文件。然而,在走访中,有许多代购店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其来源令人担忧。
记者多方了解得知,由于代购洋奶粉日益火爆,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奶粉限购政策。如澳大利亚部分超市销售的奶粉每人每次限购2罐,新西兰超市则每人每次限购3罐。在货源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代购商家如何获取大量进口奶粉,也值得谨慎思量。
食药监局:购买“水货”不受法律保护
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洋奶粉代购情况,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宝盖所执法人员表示,消费者购买代购的洋奶粉,如果是未经过相关部门检验检疫的产品,也未按照相关规定申报扣税,则属于“水货”,此类奶粉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不受法律保护。
洋奶粉大行其道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少消费者非洋奶粉不买的消费观念,助长了洋奶粉“底气”。近年,一些有关洋奶粉质量安全问题事件也频频出现,为此,食品药品监管局宝盖所执法人员提醒年轻父母在选择奶粉时应当理性消费,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有品牌和口碑的产品,莫要盲目跟风。(记者 谢艳 通讯员 范丽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