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一样地名 两岸情长

石狮日报   2024-07-11 17:26

  日前,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十二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的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后垵村宗亲一行11人,在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石狮市海外联谊会、石狮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及蚶江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和蚶江后垵村宗亲的陪同下,回到后垵村开展祖地原乡之旅,寻根谒祖、共话情缘。

2f4a83c1-c6b2-4ff6-a380-ff695a9f34fe.jpg

  告诉后代回家的路

  在明清时期,便有闽南先民迁居台湾,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随着移居,从祖籍地带去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信仰等也落地生根,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宗姓相联结的血缘聚居村落。先民们把自己在大陆祖籍地的地名、街巷名、宗祠名、寺庙名等,作为在台湾新聚居地的相应名称,并沿用相同的堂号、传世辈字序列,就此形成了“同名村”。

f73d1c54-dda9-41f2-bb99-251a796ebe24.jpg

  据201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有资料记载,台湾有9个地方是以泉州为名,其中5个都称为泉州厝。“这些都是寻根问祖、探源祖地以及对原乡的牵挂思念。每一个同名村,都是两岸同根的缘。这些路、这些村是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乡愁,是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联结,是两岸共有的历史印记。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告诉笔者。

  当初先民渡海到台湾,不仅带去了大陆家乡的地名,还保留了家乡的民俗民情,以至于几百年过去,稍微一对表,就可以看出是“同宗一脉”。例如,清雍正年间,南安市枫树村林姓先人带领部分宗亲到台湾花莲开基创业,为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家乡,先民们把在花莲落脚的村落叫做“枫树村”。几百年过去,至今南安和台湾花莲两村的名字还叫“枫树村”,两村居民也多为林姓。虽然花莲这个“枫树村”已是个2000多人口的大村落,但是这里的林氏宗亲数百年来一直沿用南安市枫树村的传世辈字序列:孝友昭世德,敦仁念乃祖,文礼笃吾宗,习业于书斋,并沿用相同的堂号:九牧传芳。

474bab6f-ad5c-482b-8d95-918b9c1379df.jpg

  石狮有12对同名村

  目前,闽台两地共有400多个同名村,石狮确认的有12对,此次回到石狮蚶江后垵村参与寻根问祖的云林县麦寮乡后垵村便是其中一对。据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后垵村交流团团长介绍,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后垵村的祖先就是从锦江林氏宗祠分支过去的,现在已经发展到第24代。一直以来,两地的宗亲保持着联系。此次参加祖地原乡之旅的成员既有年年回乡的87岁高龄的老宗亲,也有年轻一代的新宗亲。

  据谱牒记载,蚶江林氏从残存的三本谱牒中记载徙台者有177人,台湾与祖地蚶江均有“后垵”“下井”等村(角)落。1997年11月,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后垵村村长林福胜携带谱牒,率团到祖籍地寻根,终于圆了寻根梦。如今,蚶江后垵村的锦江林氏宗祠成为台湾麦寮乡后垵村后人认祖归宗的平台,在宗祠里他们找到最珍贵的血脉记忆,更延续了浓浓的乡情。

  宝盖铺锦和台湾铺锦也是一家。在清朝期间,泉州石狮铺锦村的黄姓村民跨越台湾海峡,定居在鹿港。为纪念家乡,他们用铺锦命名新的家园。黄氏先辈们在鹿港开创了几个知名商行,“锦源”号商行是其中最著名的商行之一,“锦”指的是铺锦,而“源”代表来源。

  除了后垵村和铺锦村,石狮还有不少在台湾的同名村。近年来,寻根谒祖活动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进一步延续了闽台乡情,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发展。

  (陈嫣兰 颜华杰)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