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二手交易,“买”“卖”都需留心

石狮日报   2022-11-24 09:37

  “双11”结束后,由于囤多了、冲动了、拆开包装无法退货等原因,不少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二手交易平台,各种转卖、甩卖“回血”信息满天飞。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消费者选择来二手平台上捡漏。

  “双11”过后 二手交易活跃

  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二手交易平台十分活跃,“‘双11’回血”成了频频出现在商品文案里的关键词。“用不了的小样低价出”“满减凑单物品低价出”,一个个诱人的字眼,令不少消费者很是心动。

  “双11”过后,市民小蔡活动购买的化妆品陆续到货。在使用过后,小蔡觉得里面有几件化妆品并不适合自己,但由于已经超出退货期,她便将之挂上二手交易平台。“因为是‘双11’买的,叠加了各种优惠券,价钱比较优惠,转卖不会亏太多。”小蔡告诉记者,如果运气好遇到“不砍价”的优质买家,“回血”的同时甚至还能小赚一笔。

  有人在“回血”,自然也有人在“捡漏”。经常使用二手交易平台的市民俞先生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淘‘二手货’比直接购买全新商品要划算。‘双11’过后,二手交易平台会有很多99新甚至全新的商品,品质都一样,性价比很高。”在他看来,与其费脑研究“双11”优惠攻略,不如直接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遇到合适的拍下就行,省得再算“数学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买家和卖家两种身份中来回切换。有数据称,今年“双11”期间,超过4000万件闲置物品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参与流通。

  二手交易也存在乱象

  线上二手交易不仅让处理闲置物品更加便捷高效,也日渐发展为一种追求个性、崇尚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不过,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热衷二手交易的消费者有过不愉快的交易经历。

  市民王先生是二手交易平台的资深用户。即便有着多年二手交易经验的他,时不时也会不小心踩坑。他说:“比如,卖家刻意隐瞒物品真实情况,买家收货之后‘调包’退货等等,类似情况都很难防范。”他表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不仅买家可能被坑,卖家也有被骗的风险。

  “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的并非全都是闲置物品,也有不少职业卖家售卖全新商品。”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鉴于二手交易的特殊性,平台往往存在大量经营性卖家。由于监管并不完善,故售假、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很难像在传统电商平台一样去维权。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二手物品前要详细了解产品信息,通过平台指定的正规支付途径支付货款,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在发生纠纷后,及时通过调解、投诉、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

  有消费者表示,二手交易平台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交易闲置物品。“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构建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有消费者说。

  (记者 林本鸣)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