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美美与共,永宁镇整镇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来,作为石狮市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永宁镇主动提升站位,立足镇情,找准突破口,全面落实“五个一”、实现“五个零”,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型“五好”乡镇创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抓好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古城抢救保护发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打造节点、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全域推开,将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
党建引领,标杆示范“提士气”
创新推出“永宁镇乡村振兴产业贷”,谋划生成38个整镇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聚力打造“十里黄金海岸”文旅IP……
今年以来,永宁镇按照“1+3”结对共建要求,成立由挂钩市领导为组长,镇两委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并与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石狮分行等结对共建,以镇机关四个工作点片为单位,分片开展创建工作;专班成员通过市、镇、村级共建共享的三级联动模式,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同时,共建单位参与创建工作,出台具体支持措施,力促项目落地,该镇与中国建设银行石狮分行通力合作,打好“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组合拳,创新推出“永宁镇乡村振兴产业贷”,授信额度达2000万,进一步助力永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因镇制宜”制定创建方案。在工作专班的深入调研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永宁镇推进城乡融合型"五好"乡镇创建方案》,明确"城乡融合型"发展定位及总体目标,紧密围绕 "五好"乡镇创建要求,整合优势资源,立足主导产业,谋划生成38个整镇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切实做到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实行"挂图作战",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方案明确各相关人员、股室的职责分工,实施周进度汇报制度,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谋划优势产业。精准依托镇域内优势农产品或乡村特色资源,聚力“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镇域主题IP。突出滨海文旅这一重点,围绕“十里黄金海岸”度假区的发展格局,通过招标、竞赛等方法,邀请多家知名策划公司制定了《石狮市十里黄金海岸度假区业态及产品策划咨询》《石狮市观音山片区总体策划和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征集》等发展规划,聚力打造“十里黄金海岸”文旅IP。推动镇域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塑造品牌和配套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品质,助力现代化商贸之都建设。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攻坚2022”“创在石狮”等行动号召,在辖区开展球拍产业专项调研活动,研讨推进球拍产业提质升级的具体措施。
产业富民,乡村振兴“有底气”
每到节假日,位于永宁镇前埔村的绵羊农场游客络绎不绝。自今年年初正式开业后,绵羊农场已成为石狮及至闽南人们游玩的新打卡地。绵羊开业总面积约420亩,运营公司总投资约1200万元,规划研学基地、花海、采摘、卡丁车、小火车、休闲餐厅、蹦蹦乐园、鸟巢秋千、露营广场等,未来3年内,Hello Sheep Farm将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科普体验、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生态研学等为一体的现代城市人群乡村休闲游示范基地。届时,永宁镇镇级国企可分红366万,并带动前埔村村集体土地出租收入10余万元、村民就业20余人。
健全一套共富机制。永宁镇积极引进国有企业作为镇域乡村发展投融主体,探索“镇级国企+村集体+第三方专业运营”合作创收的新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主动对接引进厦门建发、路桥集团建设石狮国际游艇汇,该项目包含游艇帆船体验中心、海上运动竞赛培训中心、游艇俱乐部等,计划投资5亿元。科学谋划,反复论证,倾力打造一条经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贯穿辖区多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精品路线。创新乡村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抱团发展集体经济,统筹整合5个村的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补助资金共54万元及镇级专项补助资金250万元,由镇政府牵头建设村集体经济统筹项目——前埔村生物创客科普研学基地;同时组建招商专班,通过公开招标,择优引入了福建省途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10年366万元的保底分红取得运营权,项目将致力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科普体验、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生态研学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综合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和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城市人群乡村休闲游示范基地。2022年,永宁镇20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均按计划实现增收,其中院东村本年度村财收入已达50万元以上。
实施一批致富项目。除了策划引进福建途易旅游承包运营前埔村绵羊农场外,还策划打造西偏村旅游一条街,共33间店面,引入第三方承包运营,年收入约40多万元。推进一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动永宁外线(梅宁路至西岑段)道路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0542亿元,建成后将打通沿海大通道,联接红塔湾旅游路,助力“十里黄金海岸”度假区成为永宁滨海文旅燃爆点。年度整镇推进重点项目,4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共8个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均已进场施工,多个项目完成工程进度50%以上,其余项目均有序推进;省级重点特色镇建设项目5个,其中,投资120万元的红塔湾电动休闲车及自行车项目已于4月底投入使用。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建设均已按时完成。目前,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均按时序推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造血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永宁镇大力推进“百万村财”计划,提升村级“三资”运营管理水平,积极指导各村谋划产业发展、富民增收项目,大胆创新创收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使得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项目。其中,西偏村利用省级实绩突出村资金建设旅游一条街,前埔村绵羊农场带动村集体收入以及郭坑村金鸡山生态研学园、子英村光伏发电一期、新沙堤停车场等一批优质项目,冲刺百万村财。目前,该镇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21年,20个行政村均完成2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目标,其中沙堤、前埔、郭坑、外高、院东、子英等6个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
环境整治,生态乡村“聚人气”
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改厕以及污水治理……在去年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来,永宁镇继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打造生态乡村聚集人气、财气。
风貌零裸房。永宁镇全力推进“裸房”整治,大力推行“政府协商+银行降息+村级审核+群众受益”四级机制,让群众早日完成裸房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40多宗裸房改造工作。永宁镇镇域中心区四个社区,已完成即定裸房整治任务,基本实现“零存量”;同时启动了永梅路改造建设,将沿路年代较为久远的店面统一进行翻建,打造示范街区,提升永宁旅游配套。
耕地零撂荒。依托镇、村两级网格开展排查闲置、撂荒土地,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实时更新镇村两级撂荒地存量台账,分类指导,协助复耕,结合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村入户动员群众。根据相关政策,积极联系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做好复耕工作。2021年共摸底撂荒地169亩,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复耕。同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完成上级制定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等指标任务。其中,绵羊农场在镇、村干部集体动员下,将园区内约30亩果蔬种植地改为水稻种植,提高了全镇的粮食产量。
两违零新增。加强镇域农房建设管理,把好设计关、审批关、监管关,落实宅基地民房建设“四到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强乡镇专职工程施工专业管理力量,确保施工关键环节监管服务到位。强执法巡查,对镇村两级网格员报告发现的新增“两违”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核实、处置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依托省、市天地网图斑,对新增的两违及时处置,确保镇域内当年度无新违法占地,无新违法建设。2022年,天地网纳入泉州重点整改11宗违法图斑,已整改9宗。
开拓创新,社会治理“合和气”
建设乡村“党建+”邻里中心,开展共享服务。今年以来,永宁镇突出党建引领,围绕“1+6+X”要求,经反复论证,科学确立“黄金海岸、永宁古卫城、港边村”等三个试点建设项目,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六有”功能和特色服务功能相结合,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力推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黄金海岸项目设计方案已基本通过,永宁古卫城的设计方案进入修改完善中,港边村项目正进行室内装修,常态化开展的社群课堂活动和引进的“减肥馆”项目也在有序的推进中。
社会保持安定稳定。加强基层治理体系保障,制定下发《永宁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党委、政府对信访及群众工作的领导,依法规范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永宁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工作小组职能,主动协调联动,实现各类矛盾化解在源头。成立镇村信访评理室、邻里井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发挥调解职能,及时有效妥善解决矛盾纠纷。今年1-5月,共调解矛盾纠纷15起,开展信访评理9件次,化解率均达100%。同时,根据我镇涉渔涉海纠纷频发的情况,专门设立林志康个人调解室,发动各方面参与到“梅林村渔业纠纷调解中心”来,切实保障了渔民的利益,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渔业连续多年未发生越级上访的目标。坚持镇域信访件全清零,严格落实制度,规范操作,高质量办理,注重快办快结,快速回应群众信访利益诉求,组织力量集中攻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举报问题,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1-5月份,共受理信访件37件,均已全部办结。此外,全力推动辖区24个村(社区)争创“三无村”,并纳入村级综治绩效考评,力争形成“全面发展,重点培育”争相创建“三无”村的目标管理体系。(永宁镇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