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践成功 打造美丽乡村前埔村
俯瞰美丽乡村前埔村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高城镇化率的石狮,坚持全域统筹规划推进,摒弃大拆大建的粗放做法,最大化留住生态本底和农村味道。同时,充分挖掘特色村庄的资源禀赋,激发乡村产业动能,反哺村庄环境改善。全民动员、持之以恒,石狮正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翻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
全域统筹规划
城乡一体推进
许多民众都很有感:石狮的乡镇干道和市政道路的差距正在消弭,不但建设标准趋同,整体“颜值”也不输。譬如位于永宁镇的红塔湾旅游路,更是获评泉州旅游公路典型示范优胜项目。这两三年新建成的,还有已成“网红”景观带的峡谷旅游路、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段等,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密切了城乡往来,也提升了整体人居环境。
不单是道路建设朝城乡一体方向发展,景观风貌的装扮同样如此。宝盖山万亩生态公园、位于蚶江的石狮湿地公园、风炉山山体公园等的打造,无不是城市风貌全域一体提升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得益于城镇化率较高的特点,石狮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医疗教育等一体化推进。比如,统筹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全面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实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实现全域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统筹推进海岸带建设,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统筹解决历史问题,完成将军山垃圾填埋场整治,推进三大集控区转型升级,整治泉州湾南岸河口湿地水头围堰养殖等,既化解了环境问题隐患,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注重拆违治乱
留住生态本底
泉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石狮举办后,近期,周边多个县市的村庄纷纷来石狮取经。永宁沙美、西偏,祥芝古浮等乡村的美丽转身,无不给客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动员群众从自家做起,扫清卫生死角,拆清简易搭盖、鸡鸭猪圈、废弃农村厕所,摆清乱堆乱放,并因地制宜打造微景观、微菜地。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中,石狮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突出拆违拆旧、治杂治乱,以开展家园清洁、家园提升、农田复垦等活动为抓手,辅以生态宜居重点村建设,着力打造出乡土气息浓郁、自然环境优美的美丽家园。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生态潜能和自身禀赋,最大化留住生态本底,着力实现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比如根据环保督查反馈、结合围堰拆除启动的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中,我市没有大开大挖,而是通过引导农户种植、局部用地流转、成片规划种植,对现有农田整体提升,让湿地景观与田园景观融为一体。比如灵秀镇的华山村,通过对古民居的修缮保护、房前屋后景观提升、农耕文化园的复垦、渡槽的加固和环境整治,实现古民居建筑与山林、田园、花海等景观的完美融合。还有祥芝古浮村的大山屿,曾经岛上少有鸟类,近年来我市采取人类不轻易上岛、大量种植木麻黄、发布禁猎令等方式,如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白鹭岛。
培植特色产业
推进全面振兴
从1999年开始,历经“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阶段,永宁前埔村用21年的持之以恒,打造成石狮宜业宜居花园式村庄的典范。“居住区”错落有致、“工业区”整齐划一、“耕作区”绿阴幽幽,村里有公园、农田、果林,有工厂、电商、科普研学基地,可以说城里有的,这里全都有。
前埔村的成功,既是石狮一以贯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也生动诠释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完美平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注定了整治要取得成效,不仅需要短期效应,还要追求长期效益。从解决最基础的“脏乱差”,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公共服务功能较为完备,继而挖掘各村特色资源、培育产业亮点、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富足,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皆有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尤其是,在人居环境、功能配套基础扎实后,更需注重激发乡村产业动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除了前埔村,如今,石狮其他村庄也在培育业态、谋划产业路上加快步伐。比如古浮村开展“三清”行动后,还围绕松柏居、海边大排档,结合古浮文化梳理出一条特色旅游路线,海鲜大排档的夜市正风生水起。永宁的郭坑则从环境整治入手,把以前荒废的金鸡山整理成集生态、休闲、特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文化园,带动了村财增收。(记者 康清辉 李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