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清明现场祭扫按下“暂停键”
“今年清明,全面暂停祭扫活动!”3月17日,石狮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本报公微单条推送阅读人数达10万+,不少读者在公微下方留言,绝大部分表示支持与理解。就群众关心的“网上祭扫”“开放时间”等热点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全面暂停 避免聚集
根据通告,即日起,我市全面暂停到市殡仪馆、永久墓园公墓区、各村(社区)骨灰堂、安息堂、寺庙等殡葬骨灰集中安放场所和非集中安放的零散坟墓祭扫、祭祀活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不组织、不接待聚集性祭扫纪念活动。从这一要求来讲,暂停的范围是全市性的,无论是集中公墓还是零散坟墓。
“按往年数据看,清明假期三天永久墓园的人流量约5万人次,算上前十天后十天,这一数据更高。”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通告的出台实施,不仅避免了清明节期间因人员聚集而产生的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风险,也呼应了此前石狮市海外联谊会与石狮市侨联发出《致广大石狮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文明祭祀倡议书》,有助于石狮海内外乡亲推迟回乡返乡行程。
关于恢复时间,上述通告称“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上述负责人表示,这要看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省市有关通知要求。
微信祭扫 寄托哀思
近日,多地民政部门下发通知,倡导群众以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向先烈先祖先人表达缅怀之情,有些地方的公墓还推出祭扫网页、免费献花、代为祭扫等“云服务”。
记者获悉,我市有关部门也曾探索建立上述途径,但综合考量本地市民风俗习惯、网页平台功能等因素,未推出上述公共服务。“以永久墓园为例,共有1.6万余个墓(含骨灰盒),仅土葬墓就有9000多个,无法实现每一个墓都有实景照片,若共用一个画面,体验感不佳。”有关人士表示。
不过,网上祭扫并非不可能。记者通过微信搜索“微信祭扫”关键字,有不少这样的链接、小程序可实现,进入主页后可创建单人或双人“纪念堂”,输入“纪念堂”名称、逝者姓名、遗像等信息,即可创建“纪念堂”,转发到亲友群可实现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网上祭扫”,还可献花献祭品等。
乡村管控 或成难点
从3月18日起,市民政局联合各镇、村,开展全市骨灰安放设施和场所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永久墓园、殡仪馆及全市64座村级骨灰堂的全面检查。同时,协调公安、交警、永久墓园等单位负责人,实地查勘永久墓园及周边路段,部署设卡管控。
同时,防控指导组要求各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加强对村级骨灰堂等群众集中祭扫场所的管控,在各个上山入口设置临时防疫检查站,做好祭扫人员的劝返和火源管控工作。重点做好灵秀山、宝盖山、双髻山、大青山等散葬墓区的管控。
有关负责人坦言,相比集中性的公墓、殡仪馆、骨灰堂等,乡村的散葬墓区管控难度较大。非常时期,非常措施,请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并配合工作人员管控工作。
居家追思 诚心不变
清明祭扫表达的是对先人、故去亲人的哀思和缅怀,心意更重于形式。在本报公微后台留言中,绝大部分读者表示理解与支持,记者整理如下——
“心中追思可以,配合疫情管控,不集结扫墓是对的”“只要祭扫的本义——诚心祭奠不变,表达哀思的方式有很多种,相信祖先也能够理解子孙的孝心”“等疫情过后再去扫墓, 不是非得清明去扫”……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可控制人流,分批祭拜”“墓园可按分区预约,一人祭扫”等等。
在记者线下采访中,多数市民也表示支持与理解,大家都希望恢复时间能尽早到来,“即使不祭祀,一年清理一次杂草也是必要的”。(记者 林恩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