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赤潮消亡警报解除 持续两周未检出贝类麻痹性贝毒

石狮日报   2018-07-03 11:00

­  石狮市发生赤潮海域海水颜色未见异常,且持续两周未检出贝类麻痹性贝毒;

­  7月2日,终止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

­   7月2日,石狮市赤潮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终止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6月7日,我市东埔渔港附近海域发现赤潮;6月8日起,我市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根据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监测情况,以及省水产研究所反馈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结果,我市决定终止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

­  赤潮监测

­  两周以上未见异常

­  从6月7日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持续发布赤潮灾害预警信息,涉及石狮的为东埔渔港附近海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条带状分布。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有毒的链状裸甲藻。此后,赤潮发生海域此消彼长,向祥芝渔港“移动”,于6月10日出现在古浮附近海域。

­  根据泉州市赤潮灾害信息报告:6月14日,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会同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对石狮市赤潮发生海域进行监视监测。结果显示:赤潮海域海水颜色均未见异常;现场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经鉴定,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优势种链状裸甲藻密度已连续两天低于赤潮基准密度,赤潮已消亡。

­  根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文件要求,管辖海域已发生赤潮的沿海设区市,养殖区已禁采的海域每周监测1次,直至养殖区所有养殖贝类连续2周以上监测结果合格时,方可重新开放海区。6月29日,省水产研究所反馈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结果显示:我市古浮附近海域的菲律宾蛤仔样品已连续两周未检出麻痹性贝毒。

­  基于上述监测检测结果,我市终止海域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

­  部门应对

­  避免发生中毒事件

­  6月8日,石狮市召开赤潮灾害防控紧急会议,并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工作程序。应急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预案应急措施,迅速行动,开展相关应急防控工作。

­  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沿海镇村取得联系,成立宣传小组,深入沿海渔村开展赤潮灾害科普宣传。贴告示、挂标语、发短信、打电话,向沿海渔民和养殖户传达赤潮预警和防范信息。据统计,当天共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通过福建省水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向渔民和养殖户发送防范短信600余条。

­  同时,相关部门及沿海各镇加强宣传引导,迅速开展防止鱼贝类食物中毒等与赤潮灾害相关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养殖工人、游客及周边群众管控,发生赤潮海区的当地养殖户禁止采捕和上市水产品,严禁人员到赤潮海区采捕水产品,避免发生采捕误食受赤潮毒素污染的海贝的中毒事件。

­  此外,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上级有关部门,持续前往东埔渔港、祥芝渔港、祥芝古浮附近海域对赤潮进行监视监测,把握赤潮第一手动态消息。市海洋与渔业部门成立巡查小组,针对祥芝、鸿山等赤潮发生海域人员密集海岸线每日进行巡查,对发现采捕赤潮海域水产品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制止。

­  新闻延伸

­  “蓝眼泪”也是赤潮

­  在对本次赤潮进行采访时,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蓝眼泪”也属于一种赤潮现象。2014年7月、2016年4月,“蓝眼泪”景观曾两度出现在永宁观音山海域及锦尚海滩。

­  “蓝眼泪”又称“荧光海”,荧光海中最常见的发光生物是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它是浮游甲藻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近岸水域,属于常见藻类。虽然夜光藻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海水富营养化,使得夜光藻作为食物的细菌、蓝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数量增加,有可能造成夜光藻的爆发性增长,从而形成赤潮。夜光藻赤潮对海洋生态同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夜光藻赤潮暴发时,大量细胞黏附在鱼的鳃部,导致鱼类因窒息而大量死亡,而死亡鱼类的降解过程大量消耗溶解氧并释放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

­  看来,“蓝眼泪”虽然美丽,却是人类不愿意看到的“景色”。(记者 林恩炳 张泽业)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