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出炉 石狮渔港经济区再迎利好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规划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通过建设中心渔港64座、一级渔港85座,推动形成10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在东南沿海渔港群中,泉州市的泉港、惠安、石狮、晋江4个渔港经济区名列其中。
根据《规划》,东南沿海渔港群涉及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大陆岸线长3752公里。石狮渔港经济区该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53.77万吨,拥有海洋渔船3251艘,分布有大小渔港17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石狮祥芝中心渔港),一级渔港2座(石狮梅林一级渔港、东埔一级渔港),二级渔港1座,三级及以下渔港13座。规划期内以石狮祥芝中心渔港、梅林一级渔港、东埔一级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石狮祥芝中心渔港、新建石狮东店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冷链加工物流、远洋渔业配套、海洋生物制药、旅游观光、海鲜美食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规划》明确,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通过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和基本服务功能,发展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交易等渔区二三产业,延伸渔业产业链条,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渔港经济区平台,吸引和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推动沿海二三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统筹考虑各种资源要素,加快沿海土地滩涂开发,在集聚产业的同时促进人口集聚,建设特色渔乡小镇,推动产城融合,建设美丽渔区。
《规划》对建设内容进行了界定。公益性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建设防波堤、拦沙堤、码头、护岸、港区道路、渔港综合管理设施、卸鱼棚等水陆域建筑物和港池航道锚地疏浚、陆域形成及通讯助航、系泊、监控、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码头岸线布置需预留渔政执法船艇泊位。做好和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的衔接,配套建设渔船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设施,并做好与城市市政公共处理设施的衔接,实现船舶污染物按规定处置。经营性设施建设内容:水产品交易市场、冷藏制冰厂、水产品加工厂、绳网厂、修船厂、油库、物资供应设施、渔船修造设施、休闲旅游设施等。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将经营性建设内容一并列入总体布局,做好与城镇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
投融资模式上,创新渔港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并依托渔港经济区内经营收入和周边土地增值收益,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渔港建设和运营效率。发挥政府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渔港、系统性开发渔港陆域区块和高附加值产业。
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稳步推进渔港经济区。2017年完成渔港建设及产业工程包投资额4.4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0%,超额完成省海洋与渔业厅下达的年度目标。目前,祥芝渔港经济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其中,祥芝中心渔港改造提升工程已完工;扩建工程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000万元,已开始动工建设。东埔渔港经济概念性规划已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厅,待核准。梅林渔港经济区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利好,政府扶持,石狮渔港经济区又迎来了新一轮机遇。(记者 杨朝楼 许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