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以经济“反哺”生态守护绿水青山
去冬今春,数万只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北方的候鸟来石狮石湖越冬。3月8日至9日、5月10日,中华白海豚先后戏水石湖内海与泉州湾大桥海域。5月下旬,又有永宁外高村民发现,海滩上有大量“温鱼”幼苗洄游,“已经几十年没有见到过这种鱼了”。若说前两者是巧合,而当这样的“生态贵客”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家”,我们不得不去探寻其生态必然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石狮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程中,把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做好生态“加减法”,以经济“反哺”生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去年10月,石狮荣获国家生态市命名。
49根烟囱
成为了历史照片
“以前屋顶每天都能扫出一堆尘灰,现在干净多了。”6月5日,在市生态环境保护局举办的“世界环境日”座谈会上,鸿山镇伍堡村村书记王春长回忆说。作为石狮沿海三大印染集控区之一,伍堡集控区印染厂原来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而今,这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2011年底,石狮三大印染集控区依托石狮热电、鸿山热电等热源企业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62家印染企业内111台企业燃煤蒸汽锅炉全部淘汰。次年,石狮生态环境保护局又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祥鸿漂染与石狮热电“首吃螃蟹”,中温中压蒸汽替代燃煤导热油炉试点在三大集控区“开花结果”。至2014年底,涉及34家印染企业的75台燃煤导热油炉全部淘汰。在2015年6月底,位于石狮沿海的三大印染工业集控区内的49根企业自备烟囱,全部按时限拆除,成为了一张张历史照片陈列在鸿山热电厂环保宣传展馆内。
这是一场“燃料革命”,而这样的革命还远未结束。今年6月底前,石狮力争完成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净化治理;鸿山热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经完成并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验收;印染污水处理厂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改革全力推进……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作为石狮服装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石狮印染行业正在实现生态转型,迎来一次次柳暗花明。
壮士断腕
多个行业退出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石狮从源头上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以格外“挑剔”的眼光,牢牢守住生态底线。从2009年起,石狮不再审批建设新的制革、电镀、漂染等项目,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多个行业整体退出。这样的“壮士断腕”之举,在石狮还不少。
——2011年起,石狮全面实行封山禁采。开山采石在我市有相当长的历史,多年的开采已使石狮青山留下了累累伤痛。2011年起,石狮全面实行封山禁采,切实保护石狮资源和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2011年9月,石狮市启动全市建筑饰面石材加工行业整体退出工作,引导石材加工企业转产或停产,大部分石材加工企业当年已退出石狮。2013年,石狮再次发力,对仍继续作业的石材加工企业进行取缔,强制退出石狮市。此后,常年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取缔一起。
——2015年4月8日,石狮市全境划定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2006年以来,石狮市通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体退出工作,关闭取缔近200家畜禽养殖场。目前,石狮已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生态贵客
接二连三“回家”
“看看看,黑黑的、密密麻麻的……”6月9日,永宁的施先生向本报记者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一群数以万计、指尖大小的幼鱼,因海水退潮被留在浅滩。施先生说,这段视频拍摄于5月24日的永宁外高,老渔民叫它“温鱼”,像这么大群的幼鱼洄游,“小时候才能看到”。
从2012年祥芝古浮大山屿被发现成为“白鹭岛”,到去年底万千西伯利亚候鸟到蚶江石湖越冬,再到今年春天中华白海豚两度回到石湖。“生态贵客”接二连三地“回家”,石狮人愈发感到,生态环境来之不易,千金难买、万金不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共识——
2015年,祥芝镇提出打造“古浮湾慢生活体验区”。以古浮村优美环境为背景,大山屿“心形”白鹭栖息地和古浮紫菜为依托,以古浮渔村民俗风情为主线,努力打造具有闽南特色的集海岛观光、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慢生活休闲综合性体验区。目前,古浮白鹭观景台木栈道已基本建成。
2016年,永宁红塔湾实现“退摊还滩”,红塔湾生态环境得以复苏。而今,作为经营性过渡房“沙堤渔村”项目已建成投用,修建了三条通往海滩的木栈道,还在外围设立500个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今年还将重点推进永宁美丽乡村建设、红塔湾旅游观光慢道工程建设和红塔湾滨海生态公园修建等项目。
今年5月23日,宝盖山石窟整治工程动工。9个月后,这里将建成我市第一个石窟公园。把“环境欠债”变为“环境正资产”!宝盖山石窟公园,将成为石狮市废弃石窟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作的一个典范。(记者 林恩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