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玉浦村乡贤请画家绘出家乡传说故事
玉澜桥、海雁亭、船舶……这是已从宝盖镇玉浦、上浦一带消失的浦内港码头周边的场景。但是,不久前,这一场景又“展现”在大家视野里。原来,这是玉浦村乡贤蔡子仪请画家画的一幅画,画中不仅可以看到已消失的场景,还可以了解到玉浦村的一个传说故事。
先来了解那些已经消失的场景。此前,在玉浦与上浦一带,曾有一个码头——浦内港码头,是石狮一个贸易集散地,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站点”。那时,这一港口船来船往,十分繁忙。就在这个码头的边上,有一座名为“玉澜”的石桥,有一座名为“海雁”的亭子,还有一座名为“寿昌古地”的宫庙。其中,除了寿昌古地外,码头、海雁亭已经消失了,玉澜桥也只剩遗迹。
再来了解一段传说故事。据传,寿昌古地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宫名源自儒家“廿四孝”中的“寿昌寻母”故事。关于北宋孝子朱寿昌寻母的传说很多,如今,咱厝也有一个关于他寻母的传说。“据传,朱寿昌在海雁亭旁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寿昌宫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许建南介绍说。朱寿昌为了感激乡亲们收留、照顾其母亲之恩,捐建了宫庙和凉亭。这座后来被称为“寿昌古地”的宫庙供奉的是一代神医——大道公吴夲,即“保生大帝”。
常年在上海做生意的蔡子仪对家乡十分眷恋。喜欢字画的他,经常与一些画家来往。今年年初,蔡子仪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请位画家,帮忙将家乡的传说与古时的场景画出来?他的初衷就是,通过画展现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播寿昌孝道与吴夲的慈悲精神。
于是,数个月前,蔡子仪找到了早先认识,擅于画佛像的岭南画派画家刘居时,并与之分享家乡的传说故事。不久前,这幅以寿昌寻母传说为主题的画创作完成。
蔡子仪与记者分享了这幅充满“浦内元素”的画。只见,画的前景是,带着行囊的朱寿昌跪在刚刚找到的白发苍苍的母亲面前;背景可以看到玉澜桥、海雁亭,亭子的后面还可以隐约看到“寿昌古地”。但是,画家故意将“寿”字遮住。“因为‘寿昌古地’是后来才有的,为了体现这一元素,所以,画家故意将‘寿’字遮住。”许建南介绍说。
蔡子仪告诉记者,他将找专业印刷机构,帮忙复制这幅1.8米高、0.96米宽的画。过后,复制品将挂在寿昌宫内,让年轻一代通过这幅画了解家乡的历史与传说。(记者 林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