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湿地营志愿行动走进石狮蚶江
8月4日至8月7日,由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组织的“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第七届厦门大学生湿地营活动走进石狮蚶江镇,20多名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志愿者深入蚶江村、水头村等地开展入户调查和宣传活动,了解蚶江镇蚶江村和水头村等地海产养殖具体状况、村民对湿地的了解程度,通过宣传提高市民对湿地及红树林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据悉,为防风固堤,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有关部门在蚶江镇滨海岸段内湾及石湖内侧沿岸滩涂一带人工种植了一批红树林,该红树林成为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2003年,泉州湾河口湿地已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狮蚶江镇滨海岸段内湾及石湖内侧沿岸滩涂一带被划入其中。但20多年来,由于围垦修堤、开垦蛏苗及大米草的入侵,使红树林面积迅速减少。2013年5月,我市开展海岸资源环境整治,清除了石湖至蚶江沿岸的所有大米草,也为红树林修复带来了转机。今年5月,厦门大学绿野协会成员实地踩点并决定在石狮蚶江镇开展红树林生长状况调研及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向市民传授和宣传湿地及红树林的相关知识。
据悉,厦门大学生湿地营志愿者石狮区域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市区及蚶江镇通过骑行的方式进行流动宣传,提高居民对湿地的了解程度和保护湿地的意识,提高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在公园、保护区管理处的定点宣传,向市民传授湿地及红树林的知识;在莲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通过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为他们将来成长为环保爱好者和行动者埋下契机。此外,志愿者们深入蚶江村、水头村入户访谈和调查,通过入户调查,了解蚶江村和水头村海产养殖的具体状况,村民对湿地的了解程度,长期存在的人、海、地关系方面的矛盾,通过入户宣传活动增强市民对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及红树林的了解,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记者 兰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