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记者走基层石狮两渔民建设可控野生深海养殖场11月,2000多尾青龙和过鱼即可收成

2016-07-07 18:15 来源:石狮日报 0

­  7月8日凌晨约5时许,石狮永宁浯沙村朝霞把天边映成了一片红。蔡明灯骑上摩托车,与往常一样到蔡上碧家,两人一同来到海边。四年前,蔡上碧和蔡明灯模似本地龙虾、青龙、石斑鱼种和过鱼的纯天然生长环境,在村里涨潮海岸线约300米的海中,建占地3333m2,48个养殖生态池的可控野生深海养殖场。四年过去了,今年11月,24池2000多尾青龙和过鱼即将迎来第一次收成。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是石狮规模最大的模拟野生青龙和过鱼养殖中心,其经验值得推广。

­  最成功的经验:青龙尾部发红就要排卵了

­  昨日上午7时许,记者赶到浯沙村海边,正值退潮,记者费劲地往海深处的方向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一片礁岩上,只见48个养殖池按照礁岩的形态,巧妙地分布着。蔡上碧和蔡明灯每人提着一桶切成长条的杂鱼饲料,已经等在养殖池边。

­  记者跟在蔡上碧的身后,沿着池与池之间不到5厘米宽的石条路,来到最深处的养殖池。蔡上碧把一桶饲料平均地倒在四个池子的鱼网上。一眨眼的工夫,几条红色的鱼,窜上网眼处,张大嘴,吞下了饲料,蔡上碧说:“看吧,青龙来吃了,过鱼不敢跟它抢食”。

­  记者看到,鱼网结眼处已经长出了青苔,几个养殖池里的鱼网上甚至长满了长约5-6厘米的牡蛎,一些牡蛎的肉已经被青龙啃食精光。蔡上碧说,这是四年前最早做好的养殖池,由于此处水质咸淡正好,牡蛎随海水漂到此安家,成了青龙的“零食”。在蔡上碧指引下,记者还看到了一只尾部发红和一只尾部发紫的青龙,蔡上碧说,这是即将产卵的青龙。目前石狮其余地方的野生青龙养殖经验不足,青龙养不大,更难以成熟,出现产卵的青龙,足以证明,此处养殖池的水质与野生环境相似,青龙以为在海中生活,自然生长发育。

­  被村民嘲笑:贷款百万养青龙,怎么能成功

­  蔡上碧今年62岁,一直以讨海为生,他知道永宁红塔湾一带盛产野生过鱼,但这鱼动作灵敏,能捕到不容易。蔡上碧了解过鱼的生活习性,知道它是暖温性鱼类,甚至懂得过鱼在水温15摄氏度的水下就不爱活动,喜欢呆在岩礁底质的海域,以岩礁为巢。村里讨海人也只有他能捕到数量不多的野生红斑。

­  20多年前,蔡上碧就开始与家人试着在海边养殖过鱼和青龙。但由于鱼排没法建巢,再加上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容易造成鱼苗缺氧,所以野生过鱼难以长时间存活。他发现村里离涨潮海岸线约300米远的海在退潮后,可以看到岩礁,涨潮后岩礁又没入了海中,是红斑喜欢生长的环境;地势有高有低,只要改建成水池,是绝佳的养殖环境。四年前,蔡上碧与同村蔡明灯一拍即合,贷款百万元,开始建可控野生养殖场,准备养殖青龙和过鱼。但是这一行为却被村民嘲笑,因为村里人养殖过青龙,但没有人成功过。

­  2013年,他们买来长条石,趁涨潮时乘小渔船把条石投入海中。退潮时,依岩礁的形状,砌成一个个长50米,1至2米深的养殖池。为了让过鱼有家的安全感,池中再放入一块块空心砖,成为过鱼的小巢。2014年8月到和9月间,投入第一批2、3两重的过鱼和青龙苗。用切成条状的巴浪鱼等杂鱼喂养,既节约饲料,又不会污染水环境。蔡上碧说,养过鱼和青龙的环境类似,过鱼灵活、青龙凶残,但是两鱼互补,可促进生长。于是先期在24个池里各投放50尾过鱼和青龙。如今四年过去了,成功率约在80%,目前成鱼已经长成约1斤。

­  海洋渔业发展中心:养殖经验值得推广

­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蔡上碧和蔡明灯的养殖方法称为暂养,过鱼和青龙对水质的要求条件较高,目前石狮模拟青龙纯天然生长模式的经验不足,石狮仅有蔡上碧和蔡明灯的48池大规模的养殖场和沙堤村一个2-3池小规模的过鱼养殖场。听闻场内青龙即将产卵的消息,他个人更是大为赞赏,并表示鱼卵随海水漂流,可能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蔡上碧和蔡明灯有较丰富的养殖经验,靠海、爱海、养海的精神值得学习,更欢迎两人来参加中心定期开展的养殖培训班,吸收新的养殖技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  (记者洪亚男)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石狮创新警务机制 确保大型旅游商贸中心区域稳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