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你知道吗?在石狮有一片“最后”的红树林

2016-04-19 18:14 来源:石狮日报 0

­  “石狮有红树林吗?”“我只知道泉州洛阳有!”说起红树林,在石狮生活的人肯定会想到泉州洛阳,其实石狮也有,它们在蚶江锦江口。只是在我们这座城市,它已经属于“濒危物种”了。早在2008年,本报记者就开始关注这片红树林,它正在逐渐消失,也许再过两三年,也不必再关注了。

­  由“一条”变“一撮”

­  4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了蚶江锦江后垵澳古渡头。那几棵红树依然“坚强”地活在海堤边,在庆幸它们“还在”之余,记者也不免惆怅。8年之前,红树林从蚶江水头至锦江海堤一线,有长长的一条,而现在只剩下“一撮”,手指头都能算得过来。

­  8年前,生长在这里的红树林,尽管是稀稀疏疏,但沿着海堤一线排开,记者粗略计算过约有300多棵,不少白鹭还在此筑巢。而当你现在来到这里,你在锦江口看到那“一撮”红树,在一望无际的滩涂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几只白鹭百无聊赖地在远方裸露的滩涂上觅食,那几棵红树显然毫无吸引力。

­  643m2!这是8年前记者得到的这片红树林的数据;而今,数据统计已毫无意义,看图便知。

­  红树林少了,鸟也飞走了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狮人工种植了这片红树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堤,亦成为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修堤、开垦蛏苗及大米草的入侵,使红树林面积迅速减少。

­  “红树林少了,鸟儿也飞走了。”此前采访时,78岁的讨海人洪老汉告诉记者,当年沿岸种了一整片,场面十分壮观,“现在基本上绝迹了”。除了大米草侵蚀的客观因素外,在本报早年的报道中,还出现有人为了清理海堤旁淤积的秸杆,放火焚烧而殃及红树林的现象。

­  2013年5月,石狮市开展海岸资源环境整治,清除了石湖至蚶江沿岸的所有大米草,也为红树林修复带来了转机。然而,因为滩涂养殖与红树补植存在用地之争,原计划的红树林补植工程一直未能付诸实施,令人遗憾。

­  有桥有树有白鹭,该多美!

­  相比石狮的这片红树林,在泉州另一片红树林则要“幸福”得多!

­  据有关报道,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红树林面积已由2000年的17万m2增加到466万m2,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仅去年,泉州就复育51.8万m2红树林。

­  而今的蚶江锦江后垵澳古渡头,一桥飞架南北,那一小撮红树林则显得十分孤寂。景观尚且如此,更谈不上承载起鸟类栖息地的重任。

­  “有桥有树有白鹭,那该多美!”此次走访时,有锦江村民看到记者拍照时这样说道。这是一声叹息!更是一个愿景!期待各方给力!(记者 林恩炳 颜华杰)

­  名词解释

­  红树林

­  红树科、马鞭草科、海桑科、槟榔科、棕榈科等植物统称为红树林植物,它们可在河口、盐沼、泥岸等潮湿多水的地方形成稠密的树林或灌丛,通常被称为红树林。

­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其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着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红树林的大量消失,使滩涂湿地大量裸露,生物多样性被削弱,使湿地变得相当脆弱,成为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由于栖息环境恶化,许多冬候鸟,特别是珍稀鸟类受惊飞往别处,使鸟类数量急剧减少。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石狮濠江路万国会至众和国际路段逢雨必涝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