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狮 > 石狮新闻 > 正文

梦里永宁 翻腾着生活与欢喜(图)

2016-03-08 07:5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3月8日讯 我在永宁生活了十五年,在这里开始第一份工作,买第一套房,结婚,生下我们家的“不听话”。

宁静的永宁老街让人回味(资料图海都记者田米 摄)

宁静的永宁老街让人回味(资料图海都记者田米 摄)

石狮永宁老街

石狮永宁老街

永宁文化的核心,永宁城隍庙

永宁文化的核心,永宁城隍庙

叶忠惠

叶忠惠

  永宁镇区改造前,农贸市场、杂货店、打金铺、银行、照相馆、成衣店、美发厅、饭馆全集中在老街。离开永宁七八年了,居住在永宁的那些年,我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老街,在这里买回每天生活的必需品。

  我特别喜欢永宁老街,喜欢在夕阳下背着相机徜徉老街,从宁东楼前的观音亭到西门外的大夫第,走走停停,尝尝小吃,和商贩聊聊,再买点海鲜晃晃悠悠原路返回,惬意之极。漫步其中,我已然成为这悠长老街的一部分。

  行人是老街流动的风景。正是因为人,老街才能立足现实沟通历史。老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性之美,只有人的参与才有望完美再现。老街不是庞贝古城那样僵硬的历史雕塑,也不像古楼兰只剩传说,它是一条实实在在根植于现实生活的老街。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老街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农贸市场、服装店、米铺、银行纷纷外迁至永梅路新大街,杂货铺被超市取代,美发厅更名为美发店。补锅、修鞋、磨剪子、锵菜刀、弹棉花的铺子都搬到了西门外大街口附近,修电器和卖手表的铺子不见了,也许搬走了,也许倒闭了……

  永宁曾是历史上三大古卫城之一的永宁卫所在地(另两个是天津卫、威海卫),如果用四季对应一个地方,我觉得永宁是秋,丰富沉稳,经得住琢磨;若换成酒,永宁是葡萄酒,韵长而不醉,耐品。那镶嵌着青石红砖的民房和庙宇,那牛肉店的掌柜,古铜色的渔民,狭长的石板街,捏糖人的老汉,街边的鱼贩、屠夫和修鞋匠,目之所及均可入画。

  好奇心驱使我想尽一切办法去探索自己贸然闯进的这个世界。正如高甲戏,我看不懂也听不懂,但每逢观音亭和南门小剧场演高甲戏,我还是会去凑热闹——不为戏而来,为戏里戏外那个真实的世界和多彩的人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下去感受闽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才能真正理解古卫城浓郁的文化和纯朴的民风。

  一条老街,串起一段沧桑的历史:悠深的小巷、恢宏的庙宇、古朴的宗祠、曾经辉煌的大夫第和老宅院,见证并沉淀着老街关于抗倭洗街、关于下南洋等历史。

  人都念旧,失去的总是最好的,越见不着的人就越思念,呆过又离开了的地方常常在梦里出现。

  住在永宁的那些年,我常背着相机从梅林码头沿海岸线徒步到新沙堤,去迎接日出,去追逐落日,去等待潮起潮落,去沙滩上捡拾贝壳,去看糟螬蟹嬉戏,去记录大海和晚归的渔船及水码头里忙碌的人群。

  我特别喜欢面向大海坐在礁石上独处,倾听海潮轻吻沙滩,看着夕阳染红海面,看着海面化为一望无际的深蓝,这种感觉真美!

  谁说大海不美?只是忙碌的你视而不见罢了!

  我是闽北蒲城人,想家的夜晚,我总会带着口琴来到海边,坐在礁石上,遥望灯光闪烁的深沪湾,奏一首不知名的曲子,或者轻吟余光中的《乡愁》……

  在这里,我常常有“海是我的”“我是海的”这样的错觉,觉得自己就像这连绵海滩上的一颗砂粒、一块礁石,又似盘旋于惊涛骇浪之上的鸥鹭……(原文有删改)(叶忠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石狮凤里召开社区矫正监护人培训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