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背后存在风险 如何安全使用?
“滴”扫一下二维码,就可在网上支付,这样的支付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增加,我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够完成支付,随时随地购置我们想要的东西。手机支付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近日,网络中就有帖子总结了关于手机支付的坏习惯,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手机支付背后有风险
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报告显示,82%的人都用过手机支付,占比远高于快捷支付、网银支付等,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手机支付占比今年首次超过一半,达51%。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网银,年轻群体更多选择手机终端支付,微信钱包、支付宝最为常用。
“现在出门我都很少带现金了,很多商家都支持手机支付,特别方便,而且还有优惠。”网友“紫晴”表示,支持手机支付的商家经常都会有优惠,比如关注公众号领现金券,或者在手机APP上购买代金券等等,比现金支付划算很多,手机支付是她如今出门购物的首选。除了购物,手机支付的消费类型越来越多,乘车、订餐、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等,因其便捷、人性化等因素,备受消费者欢迎。
有调查显示,今年网络欺诈近翻番,以通过社交账号进行诈骗的案例为主,即犯罪分子盗取社交账号后假扮成我们的朋友进行诈骗,这种欺诈成本低,获益方式更简单、诈骗金额更高。从事律师行业的小苏表示,消费者在遭遇网络欺诈后,存在报案难、立案难等问题,追回损失的难度比较高,损失全部或者部分追回的比例仅占4%,手机支付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手机支付的坏习惯
“之前就听说公共WiFi会有不法分子移植木马及钓鱼网站,个人信息容易被盗取,所以我在外面用手机付款时,宁可用掉流量,都不敢随便乱接WiFi。”网友“小宇”表示,若是出门在外有人要求他扫二维码可以获得优惠,他都会拒绝,以防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泄露。“有时会收到一些内容奇怪的短信,还有个链接,我都不敢去按”,网友“TT”表示。如今各式各样的诈骗信息让人防不胜防,在记者的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手机支付十分方便,但是除了设置支付密码、指纹付款之外,他们表示平时使用手机时并没有在意还会存在什么风险。
对此,有网友总结出了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增加手机支付的风险,如不设手机屏保密码、跳过软件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购物、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不加辨别蹭免费网络、蓝牙保持开启状态、淘汰手机时不彻底删除私人信息、下载山寨软件、在手机上存储敏感信息等,这些都是平时大家使用手机时容易忽视的安全问题。
手机支付如何安全使用?
“微信实名认证都需要绑定银行卡,我又担心会存在隐患,但是没有实名认证,有些群聊都加不进去,红包也发不了。”近日就有网友向记者提出这样的担忧,由于现今因为手机支付而产生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少网友都开始重视起自己手机支付端的安全问题,在付款前都加以确认,连绑定银行卡也格外小心谨慎,那么,手机支付应该怎么用,才能保证我们的财产安全呢?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应尽量选择更多安全保障的支付方式。比如网上支付时,最好选择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的交易方式,与社交账号绑定的银行卡也尽量不要绑定大额的银行卡、信用卡;网上支付时单独设立账户,并设定支付限额;大额支付最好开启短信验证功能。更重要的是,在任何场合都要小心保管好包括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隐私信息。
此外,手机支付的隐患并不是只有在支付时才会产生,在平时使用手机时,也要安装正版手机软件,收到短信不要随意打开,一旦手机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向运营商报失,同时向银行挂失,第一时间冻结账户。临近年关,记者在此提醒,平时使用手机支付时,都要多一个心眼,避免产生财产损失。(记者 胡丹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