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祥芝渔港经济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昨日,记者从祥芝镇获悉,在泉州市发改委、石狮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祥芝中心渔港扩建工程获得福建省发改委批复通过,此次批复为祥芝镇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中心渔港初显饱和
不利渔业发展需求
祥芝全镇是作为一个集海洋捕捞、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化工、冷链物流、渔港休闲旅游等产业聚集的渔港经济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拥有国家级中心渔港和海洋食品加工生产基地、食品饮料生产基地、海洋生物化工基地、高校科研基地等一批相关产业。渔港现有码头432米,共计9个泊位,可供1000余艘渔船进港避风,中心渔港还建有管理大楼一座供协调指挥渔船调度、气象预警,祥芝镇镇长洪志愿告诉记者,祥芝中心渔港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渔港,2011年12月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农业部正式验收的中心渔港,2015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文明渔港复评,目前,祥芝镇共有捕捞渔船627艘,总吨位15.42万吨,总功率达20.39万千瓦;有36家水产品加工厂、35家冷冻厂,冷冻库容量达15万吨,基本满足捕捞冷冻需求;有5家造船厂。2014年,实现渔业产量24.22万吨、产值17.37亿元。由于港口条件好,不少外来船只也到祥芝中心渔港停港卸货,特别是随着祥芝镇与台湾渔业协会达成渔业开发合作意向,从发展的趋势看,中心渔港现有规模已经初显饱和状态,满足不了未来渔业的发展需求。
卸港能力效率低下
扩建渔港迫在眉睫
随着祥芝镇渔业的不断发展,渔船数量增多,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港区已明显出现了停靠泊位太少、掩护水域不足、配套功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以2014年为例,祥芝中心渔港本地渔船完成渔货捕捞总量24.22万吨,外地到港卸货交易量5.2万吨,由于现有卸港能力为16.1万吨,剩余的13.32万吨渔货通过辅助船转驳至浅滩处卸渔,造成渔船卸渔成本、渔船装卸补给效率低下。再比如,由于港区区域有限,尚未配置消防、渔政执法码头,以及加冰、加水、加油等专用泊位及配套设施,造成港区渔船起卸货、渔产品交易、港后管理比较拥挤、混乱等。因此,渔港扩建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各界呼声十分强烈。祥芝镇副镇长陈文晖介绍,2014年5月祥芝镇启动祥芝中心渔港扩建项目,根据可研报告方案将新建防波堤318m,改造建设码头岸线804m,建设泊位15个,包括卸鱼泊位11个,综合补给泊位3个,消防船、渔政执法船泊位1个,其中新建泊位13个,改建泊位2个,陆域形成面积约103.5亩。扩建工程实施后将新增渔货通过能力约21.2万吨/年,完全满足本港和外地渔船卸货交易需求,新增掩护水域面积19.46万平方米,掩护水域总面积达约73.23万平方米。
祥芝渔港经济区
建设进入快车道
“祥芝中心渔港获得福建省发改委通过,为祥芝镇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谈及祥芝中心渔港获得福建省发改委通过一事,祥芝镇党委书记邱永丰认为,按照石狮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将祥芝镇定位为滨海特色旅游小镇的要求,结合“渔港风情特色小镇”、“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两个规划,祥芝镇将以祥芝中心渔港为依托,着力打造古浮慢生活体验区、滨海岸线景观带、泉州海洋学院的中试孵化区、城镇商业地产综合体等,建设渔港风情小镇。由此实现渔业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充分延伸,将渔港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构建产业聚集、多元化的渔港经济区。
截至目前,祥芝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已完成测量、初步勘探、可研报告、海洋环评报告、海域论证、行业评审、项目听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前置工作,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还组织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初稿已经形成,根据进程,祥芝中心渔港扩建工程项目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届时,祥芝中心渔港将具备避风防灾、渔船停泊、渔政执法、远洋捕捞等功能,有望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功能齐备的渔业生产服务中心港区。(记者 李琳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