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有的说 > 正文

海都《有的说》:局长何必对记者撒谎?

2015-11-25 07:48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11月25日讯 20日,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坐在局长办公室,对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说,“我不是局长”。两天后,刘朱就真的被免职了——坐进这个局长室整好10个月。

囧哥胡说

  “愿望成真”,微博等社交网络炸开锅,头条新闻如此调侃。而“不要揪着局长,要追责3万套保障房建设问题”,则是多家报纸的头条评论。

  这几天,刘前局长可能夜不能寐:一个高级工程师,为啥撒这么低级的谎?明明只是采访,为啥就引发舆情?明明一件公事,为啥变成他摊上事?

  公职人员撒谎躲避采访的事,很多记者都遇到过,有的公职人员还相当有经验。几年前,我曾采访一个科长,科长外出,办公室主任给了他的手机号。不料,我打过去他竟否认自己是科长。我再用座机打过去,打算录音,他竟然识破,质问我为啥要录音——如此老练,我这菜鸟记者真是甘拜下风。

  除了撒谎外,还有打骂记者的事。所以,我更关心的是,为啥常有公职人员粗暴地对待采访?

  事实上,媒体不过是代公众询问,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媒体能把政府的声音放大,也能把老百姓的声音搜集反馈给政府。记者做的工作就是沟通,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沟通呢?

  一些被采访者,守土失责,怕被曝光,心中有鬼,有此恶劣行径,不难理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工作失职,而只是对媒体不熟悉、不重视,对记者缺乏信任,也缺乏诚意。

  公职人员需要理解的是,媒体不可能是某个部门的附庸,不可能不做舆论监督,但并不是专门来找碴的。

  从政府层面来说,全国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李克强总理曾说,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有些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就议论纷纷,“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特别是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欢迎媒体进行监督。

  在日常互动层面,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有经验之谈:记者与官员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其次是工作伙伴,最差也是合作关系,总之绝不应是敌对关系。

  局长事件再次提醒,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实事求是,有一说一,遇到难处要说难处,真有问题也要直面,切勿再简单粗暴地对待媒体。N环竹/文

  注:本版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投稿请寄:hdyoudeshuo@163.com

  《有的说》必有重酬

关注“大泉州”
看看《有的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都《有的说》:背父私奔,伤的都是最亲的人
到尾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