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联星村驻村书记陈式座欲征集爱心力量进村助学
特写
61岁的爷爷 扛起一家重担
7月3日,记者随陈式座走进了两个贫困孩子的家。
13岁的康世杰,见到我们话很少,奶奶让他招呼客人,他立即搬了张椅子给记者,自己则低着头挽着手站在一旁。直到大人招呼他坐下,他才挪过身后的椅子坐下。
家人告诉我们,世杰出生两个月前,在三明一家石材厂打工的父亲出了事故,不幸身亡,最后只获得2万余元赔偿。家里失去顶梁柱,世杰的妈妈产下他三天之后,便离家出走了。
世杰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腿脚不太利索,只能在家忙家务,赚钱的事则由瘦削的爷爷一肩扛起。
开始读书以后,每天凌晨4点,奶奶起来煮好早饭,到了天亮,爷孙两人起来吃好早饭,就分两路走:爷爷出去做泥水工,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勉强够一家之用;世杰则背着书包去上学,因联星村小学已被撤校,他要走上50分钟的山路,前往邻村八乡小学上课。
山路崎岖,时不时会遇上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说起过去6年的经历,世杰有点轻描淡写,只有他的三婶在一旁心疼他,“好几次都是连滚带爬,摔一身泥巴回来的”。
父病母残 她只能读完小学
吴玉慧今年14岁,因为入学晚的缘故,今年9月刚要上6年级。“没办法了,今年读完就算了吧”,一谈到孩子,母亲就一直摇头,打算让孩子读完小学就出来打工。
原来,吴玉慧的父亲今年57岁,由于身患肺结核,无法承受长时间的重体力活,只能两天做泥水工、一天捡废品变卖。而母亲因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脚落下残疾,出门都难。一家的经济,就靠带病的爸爸撑着。
吴玉慧一家,本来住在古厝里,去年年底,因年久失修倒塌,经过村里帮忙,将一直闲置的旧联星小学教学点挪给他们过渡,这才算又有了个窝。之前,因无法负担玉慧的学习费用,母亲本打算直接让她辍学打工帮补家用,后来村两委竭力阻止才勉强作罢。
家庭的原因,也让玉慧变得懂事,不爱说话的她,更喜欢写写画画。床头的一个小本子,是她的素描加歌词本。红色水笔加铅笔,就可以画一个小公主,抄写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一遍一遍地唱,最后算是学了些套路,就和朋友共同写了一首名叫《仰望星空,没有答案》的歌。
“我想成为一个画家”,在与记者单独闲聊时,玉慧才肯吐露心中愿望,只不过,理想归理想,家中的难处她也懂,父母其实已经几乎把最好的一切给她。
寒暑假的时间,没有父母的使唤,她也会去1公里外山脚下一个废品收购站整理废瓶罐。做得好的话,一天能赚30多块钱。
愿望
寻一对一帮扶 建助学扶贫基金
面对这些贫困孩子读书难的问题,陈式座首先想征集爱心人士,和孩子们结对帮扶,让他们安心去读书。
“要立足长远,还是要让孩子走出去,学好了知识,以后回来了才能帮忙建设村子”,为了帮这些贫困学子们一把,陈式座还开始酝酿一个计划,建立联星村委会扶贫助学基金。
陈式座设想,扶贫助学基金由联星村牵头,并让村里老人会协助监督,保障基金专款专用。只要是村里升学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以及品学兼优的在校特困生,如果需要,都可以进行申请。
【蹲点日记】
“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几天”
记者到联星村的那天,恰好一拨大学生也进了村,他们是泉州师范学院资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这也是陈式座从中牵线,通过学院征集来的10个大学生。
在社会实践的一个礼拜里,他们白天给孩子补习功课,天气转凉时,就走访村庄,拍些照片和视频,最后他们组织一场联欢会,让孩子们体验了一个不同的假期。他们还打算为山村建立一个联星村官网,通过官网向外推介联星村。
对于这些大学生的到来,吴玉慧偷偷告诉记者,“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几天”。显然,孩子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期待着有一天可以走出去。
就像陈式座说的那样,要帮助山村发展,从长远来看,还是要让孩子走出去,那么基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