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永春网 > 永春新闻 > 正文

永春林多奉烈士故居成废墟 慰问对联只能贴残门

2014-04-16 19:48 来源:东南早报 0

8年过去了,烈士故居未能重建,慰问对联只能贴在残 

8年过去了,烈士故居未能重建,慰问对联只能贴在残门上。

  一处革命烈士故居,因年久失修,墙体倒塌,成为危房;8年前,其后人向当地政府提出翻建修复请求,后因产权纠纷,翻建申请被迫中止,破旧的烈士故居一直搁置至今;此后,每年有关部门前来慰问时,鲜红的对联只能贴在废墟之上……

  这是发生在永春蓬壶镇林多奉烈士故居的真实故事。近日,林多奉养子、年逾七旬的林泉水来电,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作为,尽快修复烈士故居,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缅怀忠烈。

现状

烈士故居

断垣残壁

  林多奉,永春西昌村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曾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兼永春特区书记。1935年,因叛徒告密,他不幸被捕,同年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距镇区约3公里处,西昌村村道旁,一处门牌为352号的屋落里找到了烈士故居。土木结构的房屋已然坍塌,只剩下一扇大门兀自立着;大门里头一片断垣残壁,杂草丛生;因此地属革命烈士老宅,逢年过节,相关部门都会前来慰问,一对崭新的红火对联,贴在大门门框上,形成鲜明对比。林泉水说,故居之前建筑包括四间房屋,占地约100平方米,系林妻潘参承祖业于1932年修建的。“当时,养父和养母就是在这里结婚的。”

缘由

产权异议

翻建搁浅

  林泉水说,他从小就居住在老房子里,“从10岁开始,到前几年搬出来,整整住了52年”。作为烈士故居,政府曾于1962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拨款,对这座老房子进行修缮保护。但其后30年间,故居失修,墙体老化,屋梁腐烂,成为一处危房。

  “2006年年初,我们书面申请,请求政府拨款翻修。”林泉水说,为了翻建,他们搬出故居,到村部暂住,“没想到,这一住就是8年。”当时的翻建申请经西昌村委会、蓬壶镇民政办,以及永春县民政局查证属实,已经进入用地申请阶段,“而且已叫人拆除老宅部分房屋”。

  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始料不及——当地村民林某聪、林某昌等四人对故居中的两间房屋产权存有异议,也就是说,一处房产竟然存在两个产权证。从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烈士故居翻建事宜被迫中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7陌生人藏身永春一深山民宅 形迹怪异原是诈骗犯
下一条:永春建设香文化创造基地 打造文化名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