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永春网 > 永春新闻 > 正文

永春纸织画魅力迷人 或建纸织画专题展示馆(图)

2014-01-02 10:42 来源:泉州晚报 0

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指导小学生编织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指导小学生编织纸织画

  “纸条要慢慢穿,不要急,用劲大了会断掉……”近日,在永春县一所幼儿园的手工课上,从艺50多年的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正手把手地帮孩子们穿画纸条,一起体验传统技艺的趣味。“孩子们学会了,手艺就不会失传;学的人越多,才会有百里挑一的传承者。”

  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永春纸织画,以纸为经纬线,编织而成画。其立体感强烈,色彩淡雅,加上拥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独具艺术魅力,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永春纸织画这一传统工艺,如何使其绽放更耀眼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

名家鉴赏

朦胧之美跃然纸上

  永春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缥缥缈缈,如有一层薄纱覆盖,呈现出“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的朦胧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今中外都获得赞誉。

  早在唐文宗时期(公元827年—公元841年),唐人郑维赋诗永春纸织画,给予很高评价:“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人妙,烘云托月景偏真。”清代泉州翰林陈肇仁在《纸织画白鹤幢诗》中写道:“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我闻桃源场中客,妙技别出关徐荆;并力劳作万万缕,缕以素纸痕分明;烟云斯须出素手,笔墨化尽恒畦盯。”诗中同样表达出对纸织画的高度赞赏和喜爱之情。

  时针拨至今日。当谈起纸织画时,林志恩表示,纸织画妙就妙在一百个欣赏的人,能看到纸织画的一百种不同形态。“纸织画的美,在于朦胧,在于发挥想象力。”

  此外,永春纸织画还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关注。1987年10月份,永春县政府同福建省群艺馆联合在福州举办永春纸织画展,轰动榕城。正在福州的莫斯科东方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斯·赫罗姆瑟柯女士专程前往参观,对纸织画十分惊叹并欣然题词:“祝贺艺术家的展览成功。”同样,当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看到永春县政府赠送的纸织画时,称赞其是永春乃至中国的奇绝珍品,并希望能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真正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宝。

古今传承

成立全国首家民办纸织画科研所

  永春纸织画始创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征是先在宣纸上作画后再裁成不到2毫米的经线,另用宣纸切成与经线同样宽度的纬线,放在纸织机上编织而成,绘画与编织融为一体,朦朦胧胧、色彩淡雅。

  永春纸织画题材多选自民间吉祥图样、山水、人物、花鸟,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历代珍重。其不仅营销国内各地,而且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出口到南洋各埠,成为海外侨胞和当地人民喜爱的艺术品。新中国成立后,永春纸织画飞出国门,先后到60多个国家与地区展览上百次。

  由于工艺原始,制作复杂,经济效益不好,永春纸织画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处境艰难。在此境况下,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这一民族瑰宝的保护与挖掘步伐日益加快。1987年,永春县政府成立纸织画研究会,对纸织画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2010年,永春县实施“永春纸织画保护工程”,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纸织画传统技艺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

  与此同时,为了让这一传统手工艺重放异彩,许多纸织画大师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例如,纸织画大师周文虎于2000年创办了永春纸织画艺术学校,并且成立了全国首家民办纸织画科研所——永春义亭纸织画工艺研究所;周梅森很早就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对纸织画的兴趣,在学校开设纸织画学习班,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随着政府的重视和人们审美多元化需求的推动,永春纸织画创作出现了新的思潮和风格流派。例如,林志恩强调素描明暗关系和色光变化的立体效果,把水粉、水彩画的方法用于纸织画中,并研制双面纸织画屏风;王生佃注重“工笔重彩”在纸织画中的运用,突出“人物绣像”的年画效果……新元素的注入将永春纸织画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2014年永春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下一条:永春15岁女孩父亲入狱母亲出走 众人相助盖新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