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春天的约定 ——永春县组织原驻村(挂职)干部“返永走亲”
3月10日至12日,永春县组织原驻村(挂职)干部开展第二期“返永走亲”活动。永春县委书记吕建成出席“返永走亲”座谈会并讲话,充分肯定原驻村(挂职)干部为永春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永春发展。永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紫钊通报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主要工作安排,县招商办负责人作了招商推介。
忆往昔、叙旧情、聊变化、谈发展……座谈会上,“返永走亲”的原驻村(挂职)干部以及目前在岗的省派、市派驻村(挂职)干部欢聚一堂,热烈讨论交流,积极出谋献策,共同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新篇章。
“结亲”促发展
去年,永春县就开始聘请“返永走亲”的原驻村(挂职)干部担任乡村振兴导师,今年还同时发起“我为乡村振兴办件事”主题活动,发布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公益、医疗教育、志愿服务、宣传推介等六大类25个项目。
“看到永春发展日新月异,感觉十分欣慰!”厦门海关四级高级主办刘斯生说,“当年我们几个省派驻村干部一直在奔赴争取的项目落地见效了,现在又有新项目策划出来,我们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帮助解决永春产业、行业或重点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在厦门海关原驻村干部的帮忙推动下,海关部门与永春县政府签订的扩大出口合作备忘录,在芦柑生产期开始,就按国外要求开展出境水果相关政策宣讲,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严格落实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安全风险监控措施,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郑少君,从2015年开始踏上三轮五载扶贫路。“第一年在坑仔口镇洋头村蹲点结束了,但通村公路改建工程刚动工,我就主动申请延长一年。”郑少君介绍。一年又一年后,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郑少君再到东关镇东美村开始了新一轮的三年驻村。“我心里面还很想在扶贫工作上多做点事,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特别喜欢永春的青山绿水。”他说。
目前在岗的市派驻湖洋镇蓬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伟煌说:“各位驻友前辈的担当精神令人钦佩,我们将沿着他们的足迹接续前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结亲’促发展,以‘结’为要,以‘亲’为旨,加强与原驻村(挂职)干部沟通联系,必将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从而进一步打开各领域交融与合作的大门,共同推动永春迈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永春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这也是该县近年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探亲”解民忧
一朝驻村经历,一生永春情缘。此次活动中,“返永走亲”的原驻村(挂职)干部深入考察永春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实地走访了智能陶瓷家居、海峡花卉、中国香都、现代农业等产业园和岵山镇北溪村、蓬壶镇仙岭村。
大家边听边看、边走边议,集思广益解难题。位于蓬壶镇的永春现代农产品集中加工区,以建设“买全国,卖全球”的一站式高水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为目标,招商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五通办事处副主任郑万里表示,“我们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产品经营企业,今后将做好牵线搭桥,协助招商推介,推动以商引商,吸引外地企业家来永春投资兴业。”
虽然那场伟大而又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已经完美收官,迎来了一场如火如荼与改天换地的乡村振兴新战役,但回眸过往那些驻村扶贫的日子,大家依然心潮澎湃,难以忘怀!活动中,大家还纷纷返回昔日驻地“探亲”,共话美好未来!“乡亲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我的电话。”这是原驻村(挂职)干部不约而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华侨大学离退休处副处长刘朝民驻村结束后,还多次返回新琼村,走到群众中间,来到党员家里,总有聊不完的知心话。”达埔镇新琼村党总支部书记潘文兵说,“他怀揣浓浓乡情走亲、结亲,用实际行动帮助乡亲、热络乡情,切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解了一些难题。”
在蓬壶镇东星村会议室,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戴文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重温驻村时光,畅谈乡村振兴这几年村庄变化,围绕“农民如何增收”、“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如何模范带头致富”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今年已是第二次举办,在去年的基础上,邀请更多原省派、市派到永春驻村(挂职)干部加入到‘走亲’大家庭。”永春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走亲’工作内涵,形成了‘走亲+’工作模式,营造‘一家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林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