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永春 > 永春新闻 > 正文

永春首位博士捐三千典籍馈家乡 档案馆收为镇馆之宝

2015-11-28 09:18 来源:闽南网 0
《古今图书集成》和《四部备要》,现作为镇馆之宝存于永春县档案馆。

  永春首位博士捐三千典籍馈家乡

  《古今图书集成》和《四部备要》,现作为镇馆之宝存于永春县档案馆

  闽南网11月28日讯 《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如今,《古今图书集成》的1934年中华书局缩小影印版,与中华书局民国时期的古籍选印《四部备要》,共同作为镇馆之宝,存于永春县档案馆。

经过几十年,藏书仍如此完好

经过几十年,藏书仍如此完好

  这共计3000余册的两部典籍,原由永春仙夹镇夹际村的乡亲、永春县第一位博士郑揆一藏于上海。后为让家乡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图书资源,他托人将书经过千里跋涉,运回永春,捐赠至永春县夹际中学,后于2013年年末移交永春县档案馆收藏。

  3000余册典籍 经数十载仍泛书香

  永春县档案馆的库房中,《古今图书集成》与《四部备要》,两部珍贵典籍,置于木箱之中。放置典籍的木箱做工精美,正中间镌刻着“古今图书集成”、“四部备要”、“中华书局校印”和“永春励园弥藏”字样。箱底的每个格子,用木板垫起防潮。经过几十年,书页虽已泛黄,但逐页翻开,字迹清晰,书香扑面。

  永春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两部典籍由永春籍爱国华侨郑玉书所买。

  《古今图书集成》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由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陈梦雷主持编修而成。永春县档案馆所藏的这一版本,1934年由中华书局缩印发行。这一版本校勘精细,是当时最通行、最精善的版本,共计808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有记述,《古今图书集成》缩印后的字体大小,如现在的五号铅字,版面清晰而篇幅大减,当时参与其事者介绍,“本书影印的计划决定后,每部定价800元,基本印数为1500份”。

  《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1920年至1936年间编辑排印成册的丛书,主要侧重于选印较有年代代表性的校本和注本,按经、史、子、集四部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据永春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四部备要》整套收书350多种,馆藏收书337种合计2328册。

  那么,如此多且相对齐全的珍贵典籍,是如何藏于永春县档案馆的呢?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发现之旅第二站:一张证明 牵出70年前抗战故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