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崧山游览文物“大观园” 拾掇历史记忆(图)

泉州晚报   2015-07-03 10:59

  村子不大,但是明清两代不断涌现进士、举人,朝廷官员就达数十位;文物古迹众多,既有古墓葬,也有古建筑,还有古遗址,其中包括一处宋代的古道场遗址;专家建议对境内文物遗迹进行梳理、分类,尽快实施整体规划保护。

漫步崧山 游览文物“大观园”

村中有不少清末民初的建筑,封存百年的沧桑与美丽。

  从明洪武年间惠安玉塘八世孙质甫移居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开始,崧山村就不断地涌现进士、举人、贡生,仅在明清两朝就出了数十位朝廷官员,在近现代则有好几位著名的爱国华侨和抗日志士。由于历史名人扎堆,使得崧山村成了文物古迹聚集之地,5平方公里的村子,已被专家们考查出的文物点就多达数十处。

  流年易逝,崧山村内的每一处古迹,都在述说它的历史与变更。从这些镌刻时光的文物当中,我们又拾掇起那险被遗忘的历史记忆。

孙嶐进士第规模宏大,大门外石埕存有旗杆石夹板数对。

进士匾额藏入羊圈

  历史是匹野马,稍不留意,它就会纵出你的视线。

  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村民孙铭阳最近挺开心的。不久前,他和他的父亲孙其土从自家的羊圈里,找到了一块木匾,据专家鉴定是明代武进士、昭远将军孙胤武的“世进士第”木匾额。据说,这块木匾额原来是有上漆的,世世代代挂在孙胤武故居(即孙氏祖厝)内。文革时故居遭破坏,这块“世进士第”匾额外框没了,只剩下原木匾,所幸上面的字迹尚在。木匾被孙铭阳的爷爷偷藏了起来,后来又被孙其土锁在羊圈里,如今才得以重见天日。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见了该匾后叹道,如果不是孙铭阳一家三代人把这匾保存了下来,一件重要历史文物可能就此与我们擦肩。

  在崧山村内,古墓葬很多,已查出的有宋代1座、明代5座、清代5座;古建筑也不少,清代的5栋、民国6栋;古遗址也有4处,其中包括一处宋代的古道场遗址……由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林德民、郑焕章等专家组成的考察团日前在崧山村勘查后认为,崧山村的文物古迹较多,且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需尽快予以妥善保护。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受台风影响 泉州辖区客渡船将停航
  • 德化杨梅乡:“宣奖文”三管齐下 移风易俗
  • 德化陶瓷周 | 2025第五期“大师IP+”新品发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