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称10多年来建房受阻 住房问题悬而未决
朱唤峰提供的《福建省建设用地许可证》,上面明确标注有效期只有一年
朱唤峰向闽南网记者出示当年村干部为他写的“换地”证明
闽南网4月7日讯 《汉书·货殖列传》中有说过:“各安其居而乐其业”。意思是有了安定的住所,人才能愉快地工作。可见,住房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近日,网友“听话”在闽南网(www.hdmnw.com)“我要报料”版块称,十几年来,他一直想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一再受到阻拦。时至今日,朱唤峰的房子依然没能建成,一家四口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间。
对此,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镇长林俊民表示,朱唤峰位于西埔村坝边的土地已被规划为惠南工业区生活区用地,政策规定不能建房,但他们已经提出具体的优先安置方案,并已告知朱唤峰。
此事也引起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刘华清的重视。他表示,朱唤峰的土地在台商投资区严控区域内,一律不予批准改建、翻建。目前,已经给他提出安置的方案。这个安置方案已是非常优惠,可当事人不愿意接受。
视频: 村民称10多年来建房受阻 住房问题悬而未决
【自述】
为建房奔走十几年无果
一家人挤在十几平米的空间
连日来,闽南网记者先后两次来到朱唤峰的家。他介绍,这栋三层楼的房子是父亲(朱荣兴)留给弟弟的,总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当年父亲出钱帮他娶老婆,弟弟至今尚未成家,按照当地风俗,房子应该是属于弟弟的。目前,他和老婆、两个女儿挤在弟弟家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
1995年12月,朱唤峰应征入伍。按照当时优待军属的政策,父亲朱荣兴于1996年3月以军属的身份向政府申请了一块宅基地。1997年12月30日,当地土地管理局在向朱荣兴颁发了闽土地惠耕字第(1997)第 12—028号《福建省建设用地许可证》,共申请到居民建房用地面积180平方米。
“父亲依法办理了所有的居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并缴纳了全部相关费用。” 朱唤峰一边拿出相关资料,一边告诉闽南网记者。
1998年12月,朱唤峰从部队复员返乡,准备在所申请的宅基地上兴建房屋。
“1999年,我计划在东园镇群青村西埔东隔头(现台商投资区篮球场边)宅基地上建房时,遇到村、镇两级的阻拦,说是惠南工业区要征用,住宅无法基建。” 面对闽南网记者,朱唤峰激动地说道。
经多次反映,2003年11月15日,东园镇群青村村民委员会以《证明》书面答复朱荣兴。“这份文件是宅基地被征用,有关部门给我们重新划分宅基地的证明。”
随后,朱唤峰把东园镇群青村村民委员会开出的《证明》递给闽南网记者。闽南网记者看到《证明》上写着“兹证明本村第三村民小组村民朱荣兴宅基地被惠南工业园区征用,经村两委研究和朱荣兴协调,同意宅基地迁往西埔村坝边重建”。
这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建房事宜一直都是朱荣兴在负责,直至2009年,朱荣兴去世。但朱唤峰很肯定地告诉闽南网记者:“这张《证明》是当时村干部出面帮我们写的‘换地’证明。证明我们家原本在西埔东隔头的土地被惠南工业区征用,村里同意我们把地迁往西埔村坝边。”
朱唤峰说, 2004年,他刚准备在西埔村坝边基建房屋时,又遇到惠安县国土资源局的阻拦,理由是该宅基地在规划红线图内。为建房一事,朱唤峰再三奔走。2008年10月24日,惠安县国土资源局在“政风行风直通车”大接访活动中答复了朱荣兴的问题。答复中写明“朱荣兴申请建房虽经批准,由于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该户住房用地已纳入惠南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内。经调查,东园镇、惠南工业园区已安排拆迁安置地,并在优化安置方案,待方案确定后由群青村统一安排”。
“此后,我和家人多次恳求,安置地仍没有一个结果,仅仅得到一纸回复。”朱唤峰无奈地说。
【说法】
根据朱唤峰的说法,1999年,他要在东隔头的空地建房子,因惠南工业园区而受到村、镇阻拦。2003年,他将地换到西埔村坝,又遇到惠安国土资源局的阻拦。两次受阻的原因就如朱唤峰所说?村里开具的《证明》是否是换地的有力证明?
为进一步证实报料人的说法,闽南网记者多方奔走,联系群青村村民委员会、东园镇政府以及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土规划建设局等,但各方说法莫衷一是。
疑点一:没有权利阻拦建房 阻拦时间不符
群青村的村书记陈美蓉对“村里阻扰朱唤峰建房的说法”予以否认。
“村民委员会没有权利阻拦村民建房,是惠南工业园区阻拦他。”陈美蓉说。闽南网记者获悉,2003年,陈美蓉在该村担任党支部委员,2012年才上任村书记。
“虽然在这工作了也10年了,但‘换地’的事情太久远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也没人能说得清。”陈美蓉说,她只知道朱唤峰现在有一个地基建在西埔村坝边。
东园镇土地所所长何子荣对朱唤峰的说辞也进行了反驳:“朱唤峰说1999年想要建房的时候,受到了村、镇两级的阻扰,原因是惠南工业园区的进驻本区。但事实上,惠南工业园区2003年才成立,相关的征地工作也是2003年3月以后才开始的,镇里怎么可能以这个理由在1999年的时候阻拦他建房呢?”
何子荣还表示自己是2007年才到镇土地所上班,对于之前换地的事情不了解。
疑点二:报料人自行换地 澄清“换地”《证明》
台商投资区国土规划建设局的工作人员傅晓东向闽南网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到的朱唤峰“换地”的情况。“2012年5月29日,我到朱唤峰家中进行回访,当时他的母亲和妻子告诉我,由于西埔东隔头那块地离他们家的农田比较远,和其他村民协商过后,他们私下进行了换地工作。朱唤峰一家把土地换到西埔村坝边,并非被惠南工业园区所征用。”
至于,朱唤峰提及当年帮他写换地《证明》的人员,也已经被找到了。他就是该村党支部委员陈景贤。
陈景贤很肯定地告诉闽南网记者,朱唤峰理解错了这份文件的意思,并且自己对“换地”的事情不清楚。陈景贤说,朱唤峰的旧居在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后面,就是他现在住的三层楼。
“2003年,他父亲过来找我的时候,旧居还是未建起的石头房。当时朱荣兴说,这幢旧居不翻建,想在西埔村坝边建房。所以他过来找我,想让村里帮忙写张证明。但这份文件绝对不是朱唤峰所说的换地证明,和西埔东隔头的那块地无关,我也不知道那块地的事情。”
“换地是件大事,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需要很多相关的手续,而且换地证明也不可能写那么简单,最起码得写清楚从哪里换到哪里,但这份证明都没有。这么简单的一张纸怎么能说是换地证明呢?”陈景贤对闽南网记者解释道。
对于傅晓东和陈景贤的回应,朱唤峰均不予承认。他始终坚持相关换地事宜是由村出面协商,否认私下换地的说法。
【协调】
政府给安置方案 当事人不接受
东园镇镇长林俊民在接受闽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朱唤峰位于西埔村坝边的土地处于规划区内,政策规定不能建房。“几个月前,我们已经把具体的安置方案告知朱唤峰本人,但他拒绝了。他要我们重新批一块地给他建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朱唤峰提及的一家人挤在弟弟房子里说法,林俊民则表示,朱唤峰的爸爸并没有明确说把房子给谁,现在旧居的名字还是他父亲的。从法律上来说,每个人都有继承权。前几年,朱唤峰的老宅加盖了两层楼,现在总面积多达300多平方米,已经不符合住房困难的条件。
闽南网记者采访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刘华清。他告诉闽南网记者,在1997年,朱唤峰的父亲朱荣兴申请了一块地,当时相关部门批给他《福建省建设用地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闽南网记者看到许可证上确实写着,“有效日期:1997年12月30日至1998年12月30日”。
刘华清接着说,拿到证件后必须要在一年内建房,才能更换土地证。但很明显,朱唤峰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建房,但我们还是默认他拥有土地使用权。西埔村坝边的整片土地都在严控区内,马上就要开发了,政策上明确规定不能建房。
“考虑到他生活不容易,我们对他提出了提前安置的方案,预先给他征地。他现在的地是块空地,严格意义上说什么东西都没有。”刘华清还表示,有向朱唤峰提出按照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给予他1平方米800元的补偿,安置房给予他1平方米1500元的优惠价格,也就是说,只要朱唤峰支付10万左右的价格就能拥有一套商品房。
“这个方案已经是非常优惠的了,但他不愿意接受,我们也没办法。”刘华清这样告诉闽网记者。
【律师说法】
协商无果 只能走法律途径
针对朱唤峰反映的问题,福建凯泉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向阳也给出了他的专业意见。他认为朱唤峰的《证明》并没有多大的法律效力:“他提供的《证明》文件只有村里的公章。一般来说,村里没有处置土地的权利。换地这种事情需要国土局的认可和批复才行。而且,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没有土地证,严格上说就没有土地使用权,这也是无效的行为。”
对此,朱唤峰表示,如果政府无法解决,他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闽南网记者 魏珊 陈玉玲 王金淼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