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落实社会保障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建区三周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大力推进社会保障
闽南网3月26日讯 一个城市好不好,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中可以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刚刚建区3周年的泉州台商投资区。由原本的几个乡镇,一下子成为备受瞩目的泉州新经济增长极,该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提升居民的社会保障当成了重点任务。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参保率从零开始,截至今年已经达到了99.9%,在全省的考评中位列前茅。而这也仅仅只是该区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在社会救助工作、推进慈善事业、扶残助残等工作方面都同样有着巨大的飞跃。
从“老有所养”看幸福指数
一大早,来自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的汪秀权老人跟着儿子来到了区里的行政服务中心,询问关于办理新农保的事情。
“我是听村里其他老人说的,现在只要每年交上一笔钱,到60岁以后每个月都可以领到政府发的钱了。”汪秀权老人今年也58岁了,看着村里很多老人都陆续参了保,在儿子回家后也赶紧让他带着自己到区里问一下情况。“以后真的每个月都有钱领,自己想花点钱,那也就不用找儿女拿,他们年轻人的负担也少一点。”
像汪秀权老人有这样想法的居民,不在少数。截至目前,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区新农保参保人数12.3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1万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介绍,能在短时间内基本上实现新农保全区覆盖,主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努力和工作上的创新。在工作落实上,建立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管委会领导挂钩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级联动”。
在制度完善上,实现城乡居民保制度一体化,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合并实施,并在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一是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2012年提高至每月60元;二是提高缴费档次,在省定100元~1200元12档次的基础上,增加1300元~2000元8个档次;三是提高缴费补贴,缴费补贴30元起,最高补贴105元;四是对特殊群体政策倾斜,对被征地农民、计生对象、民政对象等10类特殊参保人群,给予政策优惠;五是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缴费超过15年的,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加发1元。
全方位完善社会福利
此外,该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国家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强化城乡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救助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有效衔接,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得以“一站式”即时结算;在原有的玉埕医院基础上挂牌成立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并加大二甲创建力度,推进该医院与解放军180医院对口帮扶。特别是深化“十二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筑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争取在村卫生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
在实施扶残助残工作上,成立了区残工委,并成立了区残疾人联合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残疾人工作机构。具体在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上,实施了“光明行动”、“助行工程”、“助听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助残活动,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等。除了类似的各种扶持外,该区还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工作,举办了三期以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让160名残疾人免费接受了培训,增强了残疾人自力更生的能力。
此外,该区还组织成立区慈善总会,募集善款4.1亿元,让更多的困难对象得到人道救助……一系列的举措,形成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正如汪秀权老人的儿子感慨的“建区以来,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安全感了,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了”。(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黄建安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