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泉州台商投资区文旅这么拼!
今年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文旅经济年,该区围绕打造蓝色海湾文旅综合体目标,充分发挥“一湾甲天下、一桥贯千年、一园通世界、一区连两岸”的生态自然优势,以全区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为契机和抓手,积极构建“1+N”文旅政策体系,旅游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亿元。
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举办台商区“蓝色海湾 梦幻之域”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及洛阳桥古风庙会、龙苍“梦回故里”、海丝艺术潮玩季等8大系列活动,聘任《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总策划梅帅元为台商区文旅总顾问,正式启动大型元宇宙沉浸式体验项目“梦回刺桐港”,共吸引市民及游客近30万人次参加,形成全民参与台商区文旅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吹响了文旅经济年启动的号角。
“1+N”文旅政策体系
出台《台商区关于打造蓝色海湾文旅综合体的意见》,围绕打造蓝色海湾文旅综合体目标,优化三大空间,实施六大行动。出台《台商区关于打造蓝色海湾文旅综合体的政策措施》,在“亲清家园”平台上线文旅政策32条,兑现奖补资金181.4万元。出台《关于规范民宿经营发展暂行意见》,以属地乡镇核验和管理为主,建立一站式民宿核验工作机制,通过“亲清家园”平台进行高效受理、集成服务,目前已认定见山House、见水House、鲲鹏云天等6家民宿。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系统策划“水线、绿线、文线”三条文旅主轴动线,打造“文旅产”融合综合体,区党工委林书记在全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作《抓规划、建平台、优环境,打造令人神往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典型发言。依托生态底色、资源禀赋,搭建活动赛事、影视节目、文旅论坛等招商引资平台,建立招商项目搜集预判、意向跟踪、科学论证、要素保障的全流程、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签订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龙苍番客村、玉山渔村 (酒店)、八仙过海研学基地、浮山文旅综合体等39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超260亿元。
“世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依托千年古桥古镇的世遗文化IP,引进中誉资产和域见设计团队,打造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项目,并代表泉州在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签约。通过引入“沉浸式实景演艺、艺文首店、海街酒吧、度假院落”等业态,打造集城市休闲、文旅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创建泉州世遗度假旅游的新模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文化会客厅。项目已成立合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83亩A地块的建设用地获省文物局批准,一期开发建设用地已通过市政府用地会和地价会,B、C地块用地考古勘探已经省文物局批复同意,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欧乐堡童话世界于7月8日开园,拥有345间客房的郑和海洋酒店于9月26日开业,八仙过海一期项目基本完工,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共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营收超3亿元,在全市54家A级景区中排名第一。引入厦门盘扣公司对玉沙湾、月亮湾及龟山湾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与业态布局,并成立项目公司负责三湾建设的业态投入与运营管理,已建成鲸落艺术餐吧、“蛹”美术馆、见山见水House、游艇婚拍营地等文旅业态,成为小红书新晋网红打卡目的地。雕艺文化产业园33栋主体建筑全部完工,正在开展招商运营。
“蓝色海湾”文旅IP火爆出圈
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需求,赴广东汕头、江西南昌举办文旅推介会,极大提升“蓝色海湾”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泉州草莓音乐节、福建省美人鱼文旅嘉年华、两岸沙雕艺术节、两岸音乐美食周、龙苍番客美食节、“寻梦海丝 守护洛阳桥”系列活动等20场大型文旅节庆活动,以“交流互动、沉浸体验”的游乐新方式吸引了近150万人流。草莓音乐节吸引乐迷32438人,微博、抖音、小红书话题量超1亿,拉动消费近4000万元。活动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在工作群点名表扬泉州台商投资区,并要求各县(市、区)赴草莓音乐节现场观摩学习;活动总结经验做法,获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签批表扬。
文旅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投资64.5亿对国道G228线台商区段进行提级改造,将文旅业态结合到G228国道建设中,让“海、路、旅”融合发展,泉州台商投资区经验做法代表福建省在全国G228交旅融合经验交流会进行典型发言。新开通707路旅游公交,将海丝艺术公园、八仙过海度假区、玉沙湾、月亮湾、龟山湾等泉州台商投资区热门景区景点串联成线。继续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2个村级游客中心及旅游标识牌项目。对入境游客开通全域旅游欢迎短信功能,已发送短信100万条。开发景区客流分析平台,对景区日客流量、客流来源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台商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
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拓展
扎实推进“党建+”邻里中心等建设,新建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百姓书房,新增图书超1.8万册,区文化服务中心、百姓书房实施错时延时开放,满足群众阅读需求。今年来累计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65场、“我们的节日”8场、公益性演出26场、“流动服务”30场、“亲子读书绘”31场、“品书观影”29场、线上活动5场、文化展览3场、文化讲座1场、公益培训班13个门类45个班,服务群众27.5万人次。原创闽南童谣《展非遗 话三雕》登上学习强国,荣获第六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大赛一等奖。
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建立完善应急机制,修订完善《泉州台商投资区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区级安排文物资金80万元、非遗保护资金15万元,扶持私人产权文物开展修缮,完成秀涂港史迹之秀津小学碑刻、社内后大祖厝、陈金城故居第三落、葛上陈氏宗祠保护修缮工程,完成英驻秀涂港办事处旧址、东园镇锦厝黄氏祠堂的修缮方案。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图、档案制作、保护标志碑设置、文物责任人公示等工作。开展项目用地考古调查48个,依法依规落实考古前置。举办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泉州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加强文化遗产宣传保护。
文化产业迸发新动能
倾心而为助发展,深入走访各非遗传承人,区领导多次组织召开雕艺座谈会、调度会,组织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雕艺人才创新研修班,区管委会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产学研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举办“千年雕艺 海丝情缘”精品雕艺展、第八届泉台两岸职工技能竞赛、非遗传承人才研修活动等多场活动,精心组织文旅企业参加文博会、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等博览会,拓展产业对外交流。新增省级文化示范基地1家,复核通过1家。